首頁 十五堂中國哲學課

第一課 天與人02

字體:16+-

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後一句,王安石沒有注。《老子想爾注》:“唯,獨也;尤,大也。人獨能放水不爭,終不遇大害。”[4]放,是仿。人隻要能模仿水“不爭”的品德,就會始終不遇大災難。這些都是說水的特性有“善”的意味,人如果能模仿水的特性,就會有善的品德。實際上就是人們用水的特性來比喻善。

《管子·水地》中對水的描述就更加係統全麵了。它說:“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準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質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於天地而藏於萬物,產於金石,集於諸生,故曰水神。”在這裏,水就有了仁、精、正、義、卑等高貴的品德。仁義是儒家的思想精華,精、卑是道家的思想核心,特別是卑,是“道之室、王者之器”,是道家的哲學家與政治家的寶貝。“正”則是當時許多思想家所共同推崇的內容廣泛的概念。水的“準”、“素”、“淡”,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性質,“集於天地而藏於萬物”,天地萬物都少不了水,所以稱得上“水神”。在這裏雖說“水神”,並非神靈,而是神妙的意思。

古人也將玉視為珍貴的東西,不僅由於堅硬,而且由於玉的一些性質類似許多品德。《管子·水地篇》載:“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並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徹遠,純而不殺,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玉有仁、義、勇等九德,實際上也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