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五堂中國哲學課

第十二課 治與亂

字體:16+-

中國傳統政治哲學,將社會存在的狀態分為兩種:一是治;一是亂。所謂治世,就是社會政局穩定,人民生活幸福,社會風氣文明。所謂亂世,就是政局不穩,戰爭不斷,人民流離失所,貪官當政,強盜遍地。中國古代思想家特別重視如何治理天下的問題,力求治而不亂,探討治的條件與亂的原因。一般人都認為是強者勝弱者,因此,富國強兵成了許多人的追求。我從中國曆史上看到過去對“強者勝”的說法有所評論,究竟有沒有道理,提出來讓大家評議。以下按我的思路來羅列古代的說法,不按曆史順序來講,這樣也許更清楚一些。

1.治國之道,唯力不足

治理國家,需要有兩個方麵:德與力。因此,王充說:“治國之道,所養有二:一曰養德;二曰養力。養德者,養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賢;養力者,養氣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謂文武張設,德力具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懷,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內以力自備。慕德者不戰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卻。徐偃王修行仁義,陸地朝者三十二國,強楚聞之,舉兵而滅之。此有德守、無力備者也。夫德不可獨任以治國,力不可直任以禦敵也。韓子之術不養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駁,各有不足。偃王有無力之禍,知韓子必有無德之患。”(《論衡·非韓篇》)王充講的養,似乎表麵化了一點。實際上,養德,是一個多方麵綜合的整體性的政治。養德,應該包含在所有的方針政策之中,應該包括對待人民,對待官員,對待外國,對待政敵等諸多方麵,主要是對人民有好處的、合理的、正義的內容。如果隻養幾個有道德的人,名氣大的人,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好處,那麽,恐怕也難維持統治。養力自然也不是隻是養幾個力氣大的武士,而應該包括所有的軍事力量,經濟實力。古代講耕戰,一方麵,鼓勵參加為國家的戰爭;另一方麵,鼓勵發展生產,發展經濟。這樣才能富國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