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亨德爾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在宗教題材清唱劇的創作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能與他相提並論的作曲家。當然,還是不乏名作、名家,比如海頓和他的《創世記》。
海頓和他的《創世記》
海頓
海頓是個很和氣的人,很少發怒,也不喜形於色,人們稱他為“爸爸海頓”,然而,在作曲方麵海頓卻不是個墨守陳規的人,他的大膽改革與銳意進取精神總令同行刮目相看,海頓從米蘭、曼海姆等各樂派近百年的創作經驗中汲取靈感,最終探索出自己的方法,客觀的看,如果沒有海頓的辛勤探索就不會有莫紮特的成功,更有學者認為海頓的創作標誌著古典時代的真正到來,也就是說海頓是一道分水嶺、裏程碑。海頓聲樂創作的最高成就是他的清唱劇,在18世紀他是該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師,1774年海頓寫出了第一部著名的清唱劇《托比亞來歸》(Il Ritorno di Tobia),當時海頓年屆不惑,精力旺盛。托比亞這個人物出自《聖經·次經》,托比亞的父親托比是個恪守律法的猶太老人,戰爭中被俘虜到亞述,他行過許多善事,年老後雙目失明,卻依然篤信上帝,最終上帝遣天使恢複了托比亞的視力,並促成了托比亞同撒拉的婚姻。
1798年後,海頓連續寫出了兩部偉大的清唱劇名作《創世記》(Schopfung)和《四季》(Die Jahreszeiten),這兩部作品可以看作是整個古典時期最傑出的清唱劇,堪與巴赫、亨德爾的作品相媲美。這兩部傑作中,《創世記》是宗教題材的,1795年海頓從英國歸來後,恰好他的經紀人薩洛蒙給海頓看了一個現成的清唱劇腳本,是英國一位沒有什麽名氣的詩人利德雷根據英國大詩人彌爾頓的名作《失樂園》以及《聖經》中有關創世記的經文改編的台本,但海頓的英文水平還沒有高到可以按照原文譜曲,作為粗通英文的讀者,他對《創世記》的命題以及利德雷的台本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於是他將台本帶回了維也納。海頓一回到維也納(也有文獻學家認為時間是在1796年年初)就找到了他的朋友斯威滕男爵(Gottfried vau Swieten,1733—1803)將利德雷的台本轉譯成德文,斯威滕是當日維也納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他不僅是瑪麗亞·特蕾莎女王的禦前大夫,還是出名的外交家(他是奧地利派駐普魯士的外交官)以及維也納數一數二的消息靈通人士,而且他愛好藝術,有“音樂之友”的名聲。斯威滕根據海頓的要求著手將利德雷的台本翻譯成德文,並且對其中一些場景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