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聖樂欣賞十八講

第十講 康塔塔Ⅱ:巴赫的同時代人、門德爾鬆和20世紀

字體:16+-

巴赫的同時代人:泰勒曼、格勞普納

泰勒曼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應當算是巴赫、亨德爾、拉莫與維瓦爾第的同時代人,盡管在今天我們對於泰勒曼的認識與當時人們的看法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認的事實便是泰勒曼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18世紀卓有成就的音樂大師,也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多產的作曲家。

1681年3月14日泰勒曼生於馬格德堡,因為自幼父親早亡,家境十分貧寒。泰勒曼是個非常勤奮的孩子,他完全依靠自學完成了音樂教育,他經常研究呂利、康普拉等人的作品以達到學習與借鑒的目的。年輕時泰勒曼就以精湛的管風琴演奏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18世紀初他活躍在萊比錫、艾森納赫等地,並擔任了當地音樂方麵的職務,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巴赫並與之成為好友,泰勒曼還是巴赫的次子卡爾·菲立浦·埃曼努爾的教父。

1712年,他成為法蘭克福宮廷樂長,後來來到漢堡,擔任了當地五所大教堂的音樂指導,在漢堡他一直住到1767年去世,享年86歲。

泰勒曼一生作品數量驚人,超過大多數同時代作曲家。12歲時他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劇,而在此後幾十年間他先後寫出了44部歌劇,其中包括名作《平皮諾內》(Pimpinone,1725)和《蘇格拉底的耐心》(Der geduldige Sokrates,1721)。除了歌劇,泰勒曼還創作了大量協奏曲、器樂組曲和序曲,另外他的室內樂作品數量也創了紀錄,他譜寫過當時流行過的各種配置、各種樂器、各種體裁樣式,內容之豐富簡直可以看作是18世紀室內音樂大全,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室內樂團演出這些作品。

泰勒曼的合唱作品數量同樣使人吃驚,他寫過23部宗教康塔塔、70部以上的世俗康塔塔、15部彌撒、46部受難曲和35部清唱劇。泰勒曼同巴赫一樣是當時著名的複調大師,他的合唱作品透射出嫻熟的技巧和深刻的樂思。泰勒曼的受難曲同巴赫的創作思想不同,與巴赫相比,泰勒曼顯得有些過分簡單,他更加強調的是受難曲的戲劇表現力,特別是敘述故事的功能,在泰勒曼的受難曲裏較少抒**感的眾讚歌與詠歎調,更多的是那些給人壓力、讓人思想緊繃的受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