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主要階段
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大體經曆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哲學、曆史學、文學等學科的雛形,出現了許多重要的思想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但在這個時期,人們對各門知識的認識基本上還是渾然一體的,沒有把自然科學知識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完全區分開來。在研究方法上,也多以直觀、猜測、思辨為主。第二階段,文藝複興時期。在漫長的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統治著西方的精神領域,反對任何獨立的關於人和社會的研究,把一切關於人和社會的學問納入神學的軌道。文藝複興運動高揚人文主義旗幟,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崇尚理性、反對神啟,極大地促進了以人自身為核心的人文學科的發展,使關於人的知識從神學和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第三階段,17—19世紀。在這個時期,一方麵,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近代社會分工日漸成熟,為從多側麵、多視角對人類社會進行分門別類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麵,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人文社會科學越來越注重經驗概括、實驗比較、數量分析和定量統計等各種科學研究的方法。這就推動了研究具體社會運動的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從哲學和其他人文學科中分離出來,取得了相對獨立的學科地位,並在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形成了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框架,尤其是在大學紮了根。1857年,一批英國政界人士和學者成立了“全國社會科學促進協會”。“社會科學”一詞從此得到廣泛運用。第四階段,20世紀以來。在這一時期,人文社會科學得到了更加全麵的發展和更為廣泛的運用。進入20世紀,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西方國家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此產生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如勞資衝突激烈,種族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社會兩極分化加劇,生態和環境惡化,疾病和犯罪現象嚴重。同時,國際政治格局也發生深刻變動。兩次世界大戰,社會主義製度的出現,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兩極對峙到“冷戰”結束,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局部戰爭此起彼伏,南北貧富矛盾突出等,標誌著世界進入了一個“空前大發展”的時期,也進入了一個“社會問題驟然增多”的時期。這使得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成為一種巨大的社會需求,也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並產生了一些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思潮和流派。比如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精神分析學、存在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等。其中,凱恩斯主義主導西方國家宏觀經濟運行長達40年之久;新自由主義則以20世紀90年代初的“華盛頓共識”為標誌,由經濟學理論嬗變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