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有機體都具有“刺激-反應”這類反射性連接。行為主義者認為,所有行為都是通過這種機製組織起來的,盡管複雜有機體的連接可以是習得的並且以各種方式彼此聯係,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另有一些觀點則承認,複雜有機體亦具有演化而來的專化環路機製,如反饋控製係統等,這些機製內在包含著目標狀態和行為可能性評估成分。從此觀點的角度來說,認知並非來源於複雜化的“刺激-反應”連接,它來源於個體獲得(1)在各種適應性專化中發展出來的靈活決策和行為控製能力;(2)認知表征能力與對具有因果和意向性成分的事件進行推理的能力。
適應性專化機能構成自我調控係統,諸如哺乳動物血糖和體溫的穩態調節等很多生理過程都可以看作這類係統的具體表現。這些專化機能在促進適應性行為產生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要遠遠超過簡單的“反射”,它具有更寬廣的適用情境,同時也更為複雜,如蜘蛛結網。可以想象,僅憑“刺激-反應”這種簡單的連接機製,蜘蛛根本無法完成如此複雜的任務。實際上,蜘蛛結網的過程具有很大的動態性和情境依賴性,這也意味著在此過程中,蜘蛛必須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同時可以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調節。雖然如此,我們仍然不能稱此類專化機能為認知性的(最多可以說具有微弱的認知成分),因為從定義上來說它充滿未知性並缺少靈活性:為達成目標的行為可能性與所覺察的情境之間的連接過於固化。此種情況下,機體並不具備靈活處理新異情境所需的因果/意圖性理解能力。而這類適應性專化是自然選擇麵對相對穩定的同一情境演化出來的固化處理模式,因為情境變化幅度很小,靈活性就不具有被選擇的必要。
隨著生存環境不可預測性的增強,自然選擇不得不賦予個體新的認知和決策能力,以識別新異情境並對其進行靈活處理,這個時候,認知和思維開始出現。處理新異場景能力的產生,也意味著因果/意圖性成分開始滲入認知過程。於是具有場景適應性的一些新的行為反應模式的出現成為可能。例如,基於具有的因果關係推理能力,黑猩猩可能意識到在某一特殊情境中,必須對可用工具進行新異操作轉換才能達成期望目標。一個具有認知能力的個體,本身具有對任務價值和目標進行操作的控製係統,這使得個體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