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類思維的自然史:從人猿到社會人的心智進化之路

人類認知演化相關理論

字體:16+-

當被問到什麽導致了人類認知和思維的獨特性時,很多認知科學家的一種默認答案可能是像“一般智力”一樣的東西。他們的觀點是,既然人類演化出很大的大腦,而大腦又具有很強的計算能力,人類就有能力以更多、更好和更快的方式進行所有類型的認知加工,包括思維。即使這種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正確,人類獨特的思維如何在演化上成為可能這一問題仍未得到解答。采用極端的觀點,僅說因為聰明比愚笨更具有適應意義,所以人類變聰明了,這是不合理的。它是一個影響最為惡劣的“就是-所以”故事(just-so story)。同時可以飛翔和走動比僅僅隻能走動要好,那麽人類為什麽沒有也會飛呢?這裏的問題在於,一個合理的演化理論必須建立在涉及一套具體境遇的演化情景的基礎上,在這套境遇中,一套特定的認知技能為掌握它的那些個體提供了一連串優勢。

就一般智力而言(如果說這是一種有用構念的話),最近研究數據顯示,更為具體的敘事無疑更貼近我們的社會現實。赫爾曼等人(Herrmann et al.,2007,2010)對同人類親緣最近的靈長類近親黑猩猩和猩猩以及2.5歲人類兒童進行了大樣本研究,他們以一套綜合性認知測驗對被試進行了施測,來評估其應對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技能。如果人類和類人猿的區別是基於一般智力,那麽人類兒童在所有任務中的表現都應該同類人猿有區別,然而,結果並非如此。結果顯示,人類兒童和類人猿有相似的應對物理世界的認知技能,但那些雖然隻會使用一些語言的人類兒童(離可以閱讀、數數和上學還有幾年),已經具有了比類人猿更為複雜的應對社交世界的技能。因此可以假設,人類成人在幾乎所有事情上都比其他類人猿聰明,不是因為他們具有更強大的一般智力這樣的適應,而是因為他們從兒童期開始的成長過程中,就使用特殊社會認知技能同他們文化下的其他人就所有新事物(包括使用各色人造物和工具)進行合作、交流以及社會學習(Herrmann & Tomasello,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