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類思維的自然史:從人猿到社會人的心智進化之路

第二人思維

字體:16+-

我們試圖在文化和語言的背景下全麵理解現代人類的這種客觀-反思-規範性思維,現已實現過半。通過這裏描繪的對早期人類的重構,我們確定了這樣一種生物:他們不僅如類人猿那樣有策略地以更好、更快的方式獲取食物和配偶,同時也在通過演化上的一些新的合作活動/溝通形式協調同他人的行為和意圖狀態;他們不僅通過個體意圖性組織自己的行為,也通過聯合意圖性組織它們。而這,改變了他們想象這個世界的方式,以至於可以通過思維操縱這個世界。

視角/符號表征

類人猿把在它們生活中反複出現並且非常重要的各種情境圖式化為認知模型。於是,當早期人類開始從事必要的合作性覓食活動時,它們也會對包含個體角色的聯合目標和個體視角的聯合注意這種雙層合作結構做類似的操作(圖式化為認知模型)。伴隨著合作溝通,早期人類個體開始外顯地為其同伴指示或符號化那些可能與同伴有關(基於聯合活動中的個體角色和視角)的情境。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創造出演化上自然手勢的新形式——指示和打手勢,它們的使用則進一步導致包含有三個新的變革型特點的認知表征。

視角 從不同角度概念化事物對人類來說如此自然,以至於我們認為,它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僅僅是認知工作的一種方式。通常來說,認知科學中由英語單詞表示的概念,如車、交通工具、周年禮物,應用於所需的,甚至適用於車道中的同一個實體。但是這種操作方式不是必然的。實際上,對於那些不能同時與另一個個體就某實體建立三角聯結的生物,它是不可能的。類人猿也許有時會應用不同的圖式性表征來表示某一個或同一個實體:在某種情況下一棵特定的樹就是一個逃生路線;然而在另一種情況下這棵樹隻是個睡覺的地方。但是這些不同概念(把樹當成A或B——譯者注)中的每一個都同個體的當前目標狀態相連。她或許知道關於這棵樹的很多事情,但不能同時把它們理解為可供選擇的可能解釋,所以它們不是我們這裏所指的相互關聯的視角(即便這隻猿通過想象非實際的實體或情境來解決一個問題,該觀點同樣正確,因為即便這樣它仍然隻是著眼於自己當前的問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