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群眾文化基礎知識

第二節 農村群眾文化、集鎮群眾文化與村落群眾文化

字體:16+-

一、農村群眾文化

農村群眾文化是指聚集在農村地域範圍內的社會成員在農業生產勞動中形成的一種社會性文化[4]。

(一)農村群眾文化的主要特征

農村地域的一般類型和特點,以及與此相聯係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特點,以及審美習慣,決定了農村群眾文化直觀性和季節性的主要特征。

直觀性,是指農村群眾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保存著較多的直觀性。農村居民的總體文化藝術修養相對滯後,且接受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農村群眾文化在形式和內容上要適合農民群眾文化需要和審美特點,即形象化處理的直觀性,使農民群眾在接受某種文化形式和文化內容時,易於理解,可以逐步吸收、逐步消化。我國農村存在著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節日、民族民間藝術、民風民俗等,都具有直觀性的特點,這種直觀性是在曆史發展中自然形成的,為廣大農民群眾熟悉和喜愛。因此,農村群眾文化要依托傳統節日、重大節慶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組織開展群眾樂於參加、便於參與的群眾文化活動。還要看到,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的藝術素質在不斷提高,求知、求新的審美情趣在不斷發展,產生了新的文化需求,農村群眾文化也要創新,要加強農村題材群眾文化產品的生產,不斷提供新的內容和形式的群眾文化產品和活動。但是,直觀性的特點依然存在,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和農村題材的作品,在內容的設計上應聯係農村實際和農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形式上應采用平實、通俗、能觸發農民群眾感情的藝術形式。

季節性,是指農民群眾在文化活動的時間或空間的安排上,具有像農業生產那樣的季節性。農業生產勞動農忙季節性的特點,決定了農村群眾文化農閑季節性的特點。農村文化活動一般在農閑季節和傳統節日中容易開展,農家傳統節日大多在農閑時,這時候,時間空閑,空間寬闊,精力充沛,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容易開展,效果也顯著。季節性是貫串農村全年群眾文化活動的一條線,是最能體現農村群眾文化價值觀認同的標誌。農村的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特別是較大型的活動都要注意農村群眾文化的“季節性”特點,安排在農閑時間進行。而在農忙期間,則應采取小型、多樣、靈活的群眾文化活動方式進行,如開展田間文化、大院文化、飯場文化、牧場文化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