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日製遠程教學研究:“互聯網+”時代中國邊遠、民族地區教育創新模式

前言 互聯網思維下教育模式探索的新方向

字體:16+-

一、全日製教育的現實和困局

全日製教育是我國教育製度的一種現實存在,國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確定了其地位。全日製教育以學校為基本管理單位。學生在上學期間基本上是全天在校,按照國家、地方和學校所規定的課程計劃進行學習和活動,這樣學校可以充分體現國家意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大批後備人才。與此同時,國家需要不斷加大投入,建設各級全日製學校,培養大批適合全日製教育的教師和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以保證國家教育意誌的實現。

全日製教育製度形成於工業社會,其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也促進了教育思想的發展。但全日製教育製度發展到今天,人們開始思考其與現代教育理念不符的一些困局。

首先,現代教育理念中的教育平權理念希望所有人都享有受同等教育的權利。然而,由於各個地方的社會發展是不可能永遠平衡的,學校的基本設施與師資建設的投入就不可能均衡,多種因素造成的地域差別形成的教育不公平也是不可能完全克服的,而且人類社會中人口的急劇增長和流動所產生的教育資源不足也是難以克服的。此外,由於地域的限製,教師隊伍的發展也不可能一致。許多優秀教師的思想和方法難以迅速擴散,特別是為不同學生找到最合適的教師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現代教育除了希望傳播人類的文化知識體係以外,更加注意培養學生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在有相對固定地址的學校,這樣的真實情境是難以遇到的。

此外,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個性化學習(個性化教育)和全納教育在全日製教育中如何很好地融合,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二、互聯網思維的內涵

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信息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信息社會的特征是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了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交織。融入信息社會的每個人和各種各樣的事物既有現實存在,又在信息技術支持的虛擬空間以數據形式而存在著。正是這樣的交織,形成了迅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商業(電商)等互聯網經濟。在互聯網經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思維逐漸形成了,這種思維的重要內涵是分享、聯通和個性化的群體納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