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白菜是當今最常見的蔬菜,據推測人類食用大白菜的時間可能並不長。
白菜古稱菘,是十字花科芸薹屬植物,是世界上普遍栽培的一種常用蔬菜。
白菜容易栽培,產量高,耐儲藏,是普通百姓最常食用的蔬菜。它營養豐富,除含糖類、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之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的維生素C含量約為蘋果的5倍,鋅的含量高於肉類。中醫認為白菜味甘,微寒,無毒,常吃能滋養脾胃,生津解渴,利尿通便。民間有“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的說法。
由於白菜營養價值高,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稱讚。明代王世懋認為白菜是“蔬中神品”。清代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評價白菜“葷素皆宜,味勝珍饈”。清末史學家柯劭忞有“翠葉中飽白玉肪,嚴冬冰雪亦甘香”的詩句。白菜耐儲藏,是我國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它可以生吃涼拌,也可以醃製成酸菜、泡菜。它可炒、可涮、可燉,也可做餡。白菜無味,但又能和百味。白菜可以和多種肉類或蔬菜搭配食用。在民間,也有“諸肉不如豬肉,百菜不如白菜”的說法。
白菜還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白菜的葉子集翠綠與潔白為一體,可謂一清二白。白菜在我國北方種植,在深秋收獲,它不畏嚴寒,能耐霜雪,象征高潔的品格。所以白菜是堅貞純潔、清清白白的象征。我國很多地區的百姓在過年的時候都要吃白菜,寓意天長地久,清清白白。白菜還是百財的諧音,所以在玉雕作品裏常可以見到白菜和元寶的組合。
一般認為白菜起源於我國,但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從周朝到漢晉都沒有文獻資料提到白菜,隻有“葑”“菘”兩個同義字表示白菜。到了南北朝時期,小白菜在我國南方已普遍栽培。唐朝的《新修本草》曾提到過不結球的散葉大白菜——“牛肚菘”。估計這種白菜仍然不像我們今天吃的白菜。明朝的《二如亭群芳譜》中有“黃芽菜”的記載,它很像今天的大白菜。所以估計大白菜應該是明末清初在河北一帶培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