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現在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於哪裏呢?據考證,亞洲和非洲都有水稻栽培的古老曆史。考古學家在非洲的尼日利亞,發現了距今3500多年的稻穀遺跡,說明至少在3500年前古尼日利亞人就已經開始種植水稻了。在印度和中國,也發現了古人類栽培水稻的遺存。考慮到古代交通不便,考古學家認為非洲和亞洲都是水稻的發源地,兩個地區的古人類不約而同地培育出了這種農作物。
圖5-1 水稻
水稻(圖5-1)是中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其栽培曆史也非常悠久。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大量的稻穀、稻殼和稻葉。稻殼、稻葉不失原形,有的稻葉色澤如新,有的稻殼上連稻毛也清晰可辨。經鑒定,這些稻穀已有6700~6900年的曆史,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稻穀。
從文獻記載看,我國栽培水稻的曆史也非常悠久。在《管子》《陸賈新語》等古籍中,均有約在公元前2700年的神農時代播種“五穀”的記載。
稻被列為五穀之一。《史記》關於“禹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的記載,表明公元前2100年,中國人民就已經治理河道,興修水利,利用濕地種植水稻。
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水稻栽培已從長江中下遊推進到黃河中遊。到了戰國時代,由於鐵製農具和犁的應用,農業向精耕細作的方向發展,同時開始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在西漢時期,四川首先出現了梯田,這也是精耕細作的標誌。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曾專述了水稻、旱稻栽培技術。晉代的《廣誌》中有發展綠肥,增加有機肥源的記載。
魏晉南北朝以後,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間,江南成為全國水稻生產中心地區,有“兩廣熟,天下足”的說法。
中國稻種資源豐富,明末清初《直省誌書》中記載,當時已有水稻品種3400多個。當時人們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麵都有了非常成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