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妙的動物世界

第三章 兩棲動物

字體:16+-

兩棲動物簡介

我們都學過《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小蝌蚪用鰓呼吸,沒有四肢,卻有一條用於在水中遊泳的尾巴,能夠在水中自由遊動。後來,小蝌蚪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尾巴逐漸消失,變成擁有四肢、用肺呼吸的青蛙。這個過程隻需要大約40天的時間,這種發育被稱為變態發育。像青蛙這樣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可以到陸地上活動的動物被人們稱為兩棲動物。從進化上看,兩棲動物是第一種呼吸空氣的陸生脊椎動物,是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型。由出土的化石來推斷,兩棲類的祖先是原始的魚類,它們最早出現於3.6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

在兩棲動物身上,既有適應陸地生活的新的性狀,又有從魚類祖先繼承下來的適應水生生活的性狀。成年兩棲動物雖然可以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生活,但它們還需要在水中產卵,幼體也需要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所以兩棲動物還不能離開水,它們一般需要生活在水源附近。它們的皮膚沒有爬行動物那樣的鎧甲,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也沒有哺乳動物那樣豐富的體毛,光溜溜的皮膚直接**在外麵,有輔助呼吸的作用。為了防止**的皮膚散失過多的水分,兩棲動物的皮膚能分泌黏液,使皮膚保持濕潤。它們的心髒結構也非常簡單,雖然有兩個心房,卻隻有一個心室,動脈血和靜脈血不能分開,這樣血液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效率都很低,導致它們的代謝水平較低,所以兩棲動物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非常大,是變溫動物。當環境溫度較高時,它們比較活躍;當環境溫度降低時,兩棲動物的生命活動就會減弱,溫度降低到5℃時,兩棲動物就會休眠。

兩棲動物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有腿有尾的,如蠑螈。個體小的蠑螈成年後隻有12厘米長,個體最大的體長可達到170厘米。蠑螈有短小的身體、4條腿和1條尾巴。有的蠑螈終生生活在水中;有的隻在生命初始階段在水中,以後就在陸地上生活;還有的生活在樹上或地洞裏。第二類是有腿沒尾的,如青蛙和蟾蜍。最小的青蛙成年後體長隻有1.2厘米,最大的青蛙(將後腿拉直)體長可達1米。它們通常有適於跳躍的發達的後腿、短小的身體和大大的頭。蟾蜍多數時間在陸地上生活。第三類是有尾沒腿的,如蚓螈。它們身體長,尾短,體表有許多體環,看上去有點兒像蚯蚓。蚓螈通常在濕土中挖洞,厚厚的頭骨有助於它們在地下穿行。蚓螈的大小從15厘米到130多厘米不等,它們隻生活在炎熱、潮濕的熱帶氣候帶。除盲遊蚓科為水棲種類外,其餘蚓螈都為穴居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