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展示豎琴的魅力
兩台大型節目弘揚台灣多元文化
《風流寡婦》情景歌劇版 廣州交響樂團
《圖蘭朵》 廣州大劇院
《瑪儂》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於丹展示豎琴的魅力
時代變遷,到了今日,李雲迪與黃蒙拉擔綱獨奏的音樂會,已經不屬於香港管弦樂團“新一代”音樂會係列了。樂團的節目策劃部門將眼光投放在更年輕的中國主流獨奏家身上,也同樣地關注幾位因為彈奏的樂器不太熱門而沒有受到公眾注意的樂壇新秀。沈陽出生,在美國受訓練的於丹隻有30出頭。她的樂器在協奏曲的範疇較為罕見,在香港可以聽到希納斯代拉(Ginastera)豎琴協奏曲,實屬難能可貴。
於丹的精湛豎琴技巧,無可置疑。她的演繹風格保存了豎琴這個樂器的神髓,也同樣製造出多種音色,令人聯想起吉他撥弦或鋼琴的打擊樂效果。可是最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作品的架構。雖然這部作品在豎琴曲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希納斯代拉這首協奏曲所欠缺的,是細密的架構。作曲家無論是營造張力,還是突出獨奏或與樂團之間的對話,都力不從心。
其實,台上的演出效果每分每秒都很出色。指揮呂嘉駕馭打擊樂,製造出來的精密音色與樂團各聲部融合得很好,效果浮遊於作曲家早期具有厚重民族色彩的芭蕾舞音樂與後期具有表現主義風格的革新作品(最成功的案例,是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理論上,上周五的節目編排為觀眾提供了富有想象的一則音樂綜述:除了南美洲的希納斯代拉以外,還有來自北美洲、美國作曲家科普蘭最負盛名的《阿帕拉契亞的春天》組曲、伯恩斯坦膾炙人口的《西區故事》交響舞曲,更有繼承希納斯代拉的年青一代作曲家阿爾圖羅·馬爾克斯(Arturo Márquez)的《第二舞曲》。隻可惜,指揮的演繹無法達到令觀眾滿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