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音論樂:中國樂壇備忘錄

201002

字體:16+-

楊嘉輝沒有發表這樣的斷言。盡管《第三種像素》包含最新的科技,作品的方針不關乎什麽世界宏願。楊嘉輝在普林斯頓大學進修作曲,承認自己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電腦遊戲的粉絲。他於2007年獲彭博新興藝術家獎,得獎作品是一係列受任天堂Game Boy電腦遊戲啟發的視聽設置。他的近作也經常包括遊戲軟件的音樂聲響。

《第三種像素》追溯少年作曲家成長的心路曆程,而這些遊戲機聲響—有一些更附有數碼錄像—當然也是觀眾成長階段不可或缺的部分。來看演出的觀眾,大部分都是40歲或以下,所以他們對於在場聽到的與看到的,肯定有所共鳴。

一個六重奏(長笛、黑管、中提琴、大提琴、鋼琴與打擊樂)經擴音後,與播放的錄音同步進行。小組演出了13個短樂章。基本上,投影藝術家梅科拉·多森克(Mykola Dosenko)與楊振業的創作,追溯視覺媒體的曆史:他們所展示的影像,從早期的數碼動畫到本地電視台采訪童年的楊嘉輝。雖然錄像與音樂演出好像沒有根本性的直接關係,但投影絕對發揮了它們的作用。現場演出時的音效製作手法包括撞撞碰碰、拉拉鋸鋸,遠遠不同於音樂會中循規蹈矩的觀眾所慣聽的韻律。這些錄像豐富了觀眾的視覺感官,因此就算聲音怪異,大家仍然投入。

到了最後,投影屏幕顯示了楊嘉輝與他的朋友的通信電郵,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媒體如何披露駭人新聞,令現代生活丟失了應有的敏銳觸覺。其中一封郵件是這樣說的:“9·11事件後,隻有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眾人才會有所回應。”比如說,電視台現場直播香港旅客被殺害的場麵。

上海大劇院上演《指環》

科隆歌劇院不是首個引進瓦格納整套《指環》到中國的德國團隊。那個榮耀屬於紐倫堡國家歌劇院,2005年帶著整套劇目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但是,安排了超過300位藝術家在上海“世博”時期參與演出的科隆歌劇院,卻贏得一種另類的聲譽:演出《指環》期間,竟然被中國的觀眾喝倒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