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蒙拉脫胎換骨
上海歌劇院的《奧賽羅》
香港中樂團添上非洲色彩
國家大劇院為《圖蘭朵》續寫尾聲
楊雪霏在深圳音樂廳
……
黃蒙拉脫胎換骨
去年夏天,艾度·迪華特被委任為聖達菲歌劇院音樂總監與他舉家回流美國威斯康星州定居(密爾沃基交響樂團也邀請他擔任音樂總監)的消息在香港流傳,更有不少人散播謠言,說這位荷蘭指揮家將要離開香港管弦樂團。但在幾個月前,迪華特卻欣喜地與港樂續約,任期延伸到2012年,這事實肯定激怒了某些一直針對迪華特的人。他們對這位敢言的指揮大師,到現在還是看不順眼。
可是這次續約對港樂來說是件好事。這個樂團過去幾年有了顯著進步,尤其在演奏迪華特擅長的理查·施特勞斯與馬勒交響樂方麵(後者訓練樂手們演奏交響樂作品,須有更持久的專注力)。上周末的音樂會演奏的三首風格迥異的作品,但它們都圍繞著英國這個主題。這一類主題,當然會引起某些人的指責,說殖民主義到現在還陰魂不散。
其實樂團的中國意識已移轉到邀請獨奏家這一方麵。上周末的演出,是本月係列音樂會之中,把焦點放在中國年輕音樂家身上的第二場,由小提琴獨奏家黃蒙拉演奏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黃蒙拉現年28歲,原是上海音樂學院的畢業生,2002年曾贏得帕格尼尼大賽一等獎。他的專業演奏生涯,起步得比較慢。盡管具有令人佩服的技巧,但有時候會露出一陣練琴室的氣味。黃蒙拉幾年前首張個人錄音(德國唱片公司發行)效果欠佳,雖然演出不錯,但錄音水平實在令人失望。過去兩年,經過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深造,黃蒙拉現在堪稱脫胎換骨。
黃蒙拉星期五演奏的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在音色上占了優勢:音符聽得出有土地的氣息,但還保留著抒情詩般的優美;某些段落有飄浮的感覺,但還紮根在現實世界裏。他好像很享受音樂中比較淳樸的風格,在演繹整個作品時,又能保持著整套協奏曲的連貫性。這位年輕演奏家前途無限,必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