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美生態倫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敘事

第十章 古代柳敘事的文化傳承與生態調整功能

字體:16+-

柳,是華夏之邦最常見的植物之一,柳的神秘崇拜尤其在中國北方,也是較普遍的民俗崇拜之一。樹神崇拜與柳樹崇拜的關係,看似好像屬種關係,實際上可能更為複雜。樹木遭砍伐而“出血”,因而有神稱之為樹神,在魏晉南北朝文獻載錄中多見,如《三國誌·魏書·武帝紀》裴鬆之注引《曹瞞傳》:“王使工蘇越徙美梨,掘之,根傷,盡出血。越白狀,王躬自視而惡之,以為不祥,還遂寢疾。”有研究者認為這本是植物生長的正常現象,與土質有關:“實際上,樹木‘出血’之現象,並不神秘,如果樹木根部土壤中富含紅色礦物質,就會致使樹幹內的樹汁呈紅色,因而當樹木受傷就會出現‘出血’的現象。……”[1]而就文本載錄信息而言,似蘊含著某種神秘兆示意義,王的“還遂寢疾”直接原因當是掘樹“根傷,盡出血”。顯然“能出血的樹”給伐樹主謀一個有震懾力的警示,至少敘事中暗含此意圖。柳樹,在樹木中有些特殊,除了無與倫比的生命活力,還擁有禦災辟邪的植物神功能,特別是在水災中不論是物質上,還是民俗記憶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1] 張金龍主編:《黎虎教授古稀紀念中國古代史論叢》,第652頁,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