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美生態倫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敘事

三、南亞樹木崇拜與佛經樹神故事影響

字體:16+-

中國上古時代尚無樹為獨立之神觀念。丁山先生列舉上古所有近四十種自然神祇中,偏偏獨無樹神[1]。樹神(植物神)複仇,漢譯佛經傳入之前,中土無有,當被視為是西來佛教的敬樹觀念和戒殺思想濡染所致。1986年四川廣漢出土的青銅“樹神”,其中一件三角架座三麵各跪一小銅人,樹枝上有不少人、獸、鳥、蛇、鍾和圓形掛飾,考古學界認為其是兩尊樹神而不是兩棵神樹[2],甚確。不過,該文引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樹的描寫卻有些牽強,一者,此賦寫的不是梓樹這樣的高大偉岸之樹,而基本上是果樹,那麽其“樹木景象已呈神聖之氣”何來?二者,中土的確有“呈神聖之氣”的大樹,乃是《孟子》早已提到的社樹“喬木”,學界早已有論(如前引趙沛霖先生等);三者,所引樹神興雨、被害故事,當是在佛經同類故事傳入後才產生的,漢譯佛經文本可證。出土樹神活化石則說明,樹神的確是從南亞傳來的。

一般認為,世界文學中最早的直接描繪森林的詩歌,是約公元前1500年印度上古詩歌總集《梨俱吠陀》中的《森林》頌詩,為該作品第十卷第146首,森林女形象實際上就是作為森林的自然形態的象征:

森林女啊!森林女啊!

你好像是迷失了路途。

你怎麽不去向村莊詢問?

是不是你感覺到了恐怖?

響應獸的吼聲,

蟲鳥發出低鳴,

仿佛隨著音樂伴奏,

森林女舞蹈,備受尊敬。

又好像牛在吃草,

又好像看到了住房,

又好像森林女到晚間

發出了車子般的聲響。

啊!這一個在呼喚母牛。

啊!那一個在砍伐樹木。

晚間留在森林裏,

覺得聽到有人驚呼。

森林女決不會傷人,

除非有什麽向她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