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蜘蛛目生物,蜘蛛在華夏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神性。蜘蛛能飛,顯示了具有能夠“鬥龍”,反抗正統的能量,晚清之時,還被用於具有飛簷走壁能力的強盜的綽號:“光緒時,粵有劇盜名‘飛天蜘蛛’者。其為盜也,不合群,不持械,隻身入巨室,飛牆越壁如平地,人因名之曰‘飛天蜘蛛’。”[1]這是人性、盜性與蜘蛛性的結合體。利用人的智慧、盜的恃強搶奪的非正義性與蜘蛛的超越他類物種的生存技能,衝擊不傷害他人的社會正義原則。
蜘蛛母題在還珠樓主筆下,被充分地神化、魔幻化了。其寫蜘蛛基本上都是變異了的巨型怪獸,大致分為惡類、善類和人與蜘蛛合體這三類,即分別為《蜀山劍俠傳》中的“文蛛”,《青城十九俠》中的“千年金蛛”,《峨嵋七矮》中的幹神蛛(附體白蜘蛛)。其共同的特點是變成了強者,它們似乎超越了舊有的物種局限性,而成為對手(人類與其他動物)難於匹敵的極為特殊的“怪獸”。
第一類,所謂文蛛,屬於蜘蛛、毒蠍“合種”,其實是近似妖魔的害人怪獸。《蜀山劍俠傳》第一○六回《霧湧煙圍,共看千年邪火;香霏玉屑,喜得萬載空青》寫笑和尚講述:
這東西乃千百年老蠍與一種形體極大的火蜘蛛**而生,名文蛛,卵子共有四百九十一顆。一落地,便鑽入土中。每聞一次雷聲,便入土一寸。約經三百六十五年,蟄伏之地還要窮幽極暗,天地**毒濕熱之氣所聚,才能成形,身長一寸二分。先在地底互殘同類,每逢吃一個同類,也長一寸。並不限定身上何處,吃腳長腳,吃頭長頭。直到吃剩最後一個,氣候已成。再聽一回雷聲,往上升起一尺,直到出世為止,那時已能大能小。這東西雖是蛛蠍合種,形狀卻大同小異。體如蟾蜍,腹下滿生短足,並無尾巴。前後各有兩條長鉗,每條長鉗上,各排列著許多尺許長的倒鉤刺,上麵發出綠光。尖嘴尖頭,眼射紅光,口中能噴火和五色彩霧。成了氣候以後,口中所噴彩霧,逐漸凝結,到處亂吐,散在地麵,無論什麽人物鳥獸,沾上便死。它隻要將霧網一收,便吸進肚內。尤其是沒有尾竅,有進無出,吃一回人,便長大一些。腹內藏有一粒火靈珠,更是厲害。日久年深,等被它煉成以後,仙佛都難製服。還會因聲呼人。起初離它五六裏之內,聽見它的叫聲,無論誰人聽了,都好似自己親人在喊自己名字,隻一答應,便氣感交應,中毒不救,由它尋來,自在吞吃。以後它的叫聲越叫越遠,直到它煉形飛去為止,所到之處,人物都死絕了。因它形體平伸開來宛似篆寫文字,所以名叫文蛛。秉天地窮惡極戾之氣而生,任什麽怪物,也沒它狠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