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美生態倫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敘事

三、蜘蛛崇拜與寶失家敗、物性相製母題

字體:16+-

西方人類學家指出,隻有一種蜘蛛和人類一樣有著類似之點。“在生命世界中,看來隻有一種蜘蛛和人類一樣具有這種能力——能夠在違背女性意願的情況下完成**。”[1]蜘蛛的“蛛”與珠寶的“珠”發音相同,民間沿襲流播,不少傳聞就把稀世奇珍的寶珠說成來自於巨型蜘蛛。因此,把失去蜘蛛聯想到與“寶失家敗”母題疊合,也屬於情理之中。清初王椷《秋燈叢話》特設“蛛去業消”條,來演示這一與蜘蛛相關的神秘崇拜:“寧海王某,家藏粟一囤。忽來蜘蛛大如碗,布網其上,每夕粟輒溢出石許,日驗不爽。親知聞而戒曰:‘蛛大者遭雷擊,焉用此以賈禍也?’王懼而送諸野,此夕複回,遂安之,家道日豐,一旦,蛛忽去,而業亦漸替。”[2]

巨大蜘蛛的皮,也被視為奇珍異寶,有履水異能。明人黃衷《海語》稱:

海蜘蛛巨若丈二車輪,文具五色,非大山深穀不伏也。遊絲隘中,牢若糸亙纜,晨暉照耀,光焰燁燁。虎豹麋鹿,間觸其網,蜘蛛益吐絲如縞霞,纏糾卒不可脫,俟其斃腐,乃就食之。舶人餘樵蘇者,率百十其徒,束炬而往,遇絲輒燃,紅遍山穀,如設庭燎。蜘蛛潛愈邃密,唯恐其及也。或雲,取其皮為履,不航而涉,豈其然歟?

作為蜘蛛與龍鬥結構的一種角色置換,清人還敷衍出來蜘蛛與水牛鬥的奇聞,那麽這蜘蛛的規模該是怎樣可觀:“溧陽太學生黃龍川,自射渚策馬入城。至燕山之麓,方欲入寺稍憩,忽風聲怒號,雲垂四野,馬遽伏地不敢動,黃鞭之不起。俄覺鼻間腥氣不可忍,有蜻蜓無數飛舞而過,又有白蛛如鬥大,自空墜田間。時滿田皆青秧,蛛一下,即劃然成河。未見,蛛複一吸而上,隨吸隨落,見五七下,上則白浪滔天矣。黃魂魄俱喪,疑屬夢境。而視其馬故在,因亦伏地以俟。見一物,首如水牛,徐降河際,四圍之水,無不沸騰而上。其鱗開闔閃爍,旁有雲氣擁護,爪尾俱不可見。約數刻許,此物遽上躍。旅見白蛛投下,起落複五七次。河形頓失。彌望青蔥,仍秧針滿畛也。黃衣盡沾濕,乃力牽其騎,振策而歸。”[3]水牛,是大陸南方人們日常所習見習感之物,也因為蜘蛛與水牛鬥被人親眼目睹,也就愈加證實蜘蛛與龍鬥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