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美生態倫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敘事

五、猿猴報恩的“情商”與情緒記憶

字體:16+-

猿猴懂人性通人情,其物種屬性接近於人,而最突出的莫過於對於人類的救助,能履行報恩的倫理規則。據元代馬純《陶朱新錄》載錄當時人們的實際經曆,說某醫者被執為盜,他辯解稱贓物的來由,不是自己主動行竊,說行醫時被群猴帶到岩穀石室中:

有巨猴臥其中,如人長,察其有疾,且異其事,乃為視脈,又內自謀曰:“不過傷果實耳。”既示之,猴首肯,似曉人事。遂以常用消化藥餌四五粒,輒利者與之盈掬,飲以澗水。恐猴久必為患,故多與藥,因欲殺之也。複令一猴送出。既歸,不敢再經其地,恐為群狙所仇。年餘,偶至山中,果一猴複來引驢,察無他意,遂與俱行。至前石室,病猴引其類自山而下,見之,大喜,跳躍於前,眾猴爭索藥,所攜悉分與之,至空笈。病猴乃以白金數十,匣衣兩袱贈之,令向猴導以歸。某鬻衣於市,遂遇市人見執,實非盜也。願從公皂行驗之。帥異而許之。至挽驢山間,大呼曰:“猴,我愈而疾,而反禍我!度爾必有靈,豈不能雪我耶?”俄一猴出,初不畏人,從吏與俱入府中。猴啁哳廳下,指畫若辯理者。帥大奇之,即以衣銀還醫者。猴亦奔而去。[1]

這是猴家族遇到疾病時的處置,為此求救於人而於人結緣。猴族居住“泉石清麗”的山穀間,“千百為群”,其樂融融,與世人生活似無甚瓜葛。但猴族首領老猴生病了,於是猴兒憑氣味辨識到一位醫生。醫生顯然對巨猴為靈抱有成見,竟想利用病猴的信任,以藥殺之。不料天不遂人願,老猴居然痊愈了。於是人猴就有了下麵的第二次交往,猴們給予醫生豐厚回報。遽料醫生賣衣物被捉,遂有了猴為醫生辯誣的情節。故事暗示出兩個不同文化層麵上的生態群體間的有趣交往,猴有求於人,人卻利用自己的智慧借機誅殺生存夥伴,以消除傳聞中的災禍;而猴又利用人的貪財本性,令醫生薄受懲罰以示對其缺乏醫德的警告。自然生態的平衡法則在此顯現。有的異文,則頗接近唐初白猿掠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