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間文化的多維視域

北京飲食文化發展脈絡與時代特征

字體:16+-

北京飲食文化發展脈絡與時代特征書寫北京飲食文化史有相當大的難度,主要是記載飲食文化的資料相對匱乏。盡管關於北京飲食的文獻史料並不豐富和完備,引述時可能多有遺漏,但同樣可以書寫出一部內容豐富的北京飲食文化史,書寫出北京飲食文化的厚重與深邃。因為北京飲食文化本身就是一個輝煌燦爛的演進和發展的曆程,其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值得我們認真去理解和書寫。

一、北京飲食文化的發生

“北京人”遺址處於北京房山周口店鎮龍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係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距今70萬—30萬年,是最早生活在北京地區的原始人類。在北京猿人洞穴遺址從上到下還發現有四層深達6米,而且還埋有經火燒過的石塊和骨頭。灰燼的底層,多為黑色物質,經化驗是草木炭灰。遺物遺跡確鑿地證明了北京猿人已經能控製和利用火了。

就飲食文化而言,北京猿人、“新洞人”和山頂洞人應該就是最早的燧人氏。火的發現與運用,使人類進化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從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蒙昧時代,進入了人類文明的新時期。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北京猿人乃至後來的“新洞人”和山頂洞人用火熟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飲食文化的真正開端始於北京猿人、“新洞人”和山頂洞人。

1996年12月,在王府井大街南口,發現了古人類文化遺址,被稱為“王府井人”,為距今約2.5萬—2.4萬年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遺存。遺址表明,當時北京山區的古人類已經逐漸走出山洞,進入了平原生活。東胡林人處在距今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1]北京地區的人類活動離開山洞,移居到平原台地上生活,這在人類進化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東胡林人就生活在這個轉變時期。東胡林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以來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一段空白,對人類尤其是北京人從山頂洞居住向平原居住演進提供了重大科研依據。因為在東胡林遺址發現了大量植物的種子,但是其中是否包含穀物,仍存在爭議。農業的起源問題是國際考古界一直關注的重大課題,所以一旦發現穀物,東胡林遺址的飲食文化史意義將更加凸顯:北京地區古人類群體逐漸脫離原始形態,從專營采集、狩獵發展至漁牧、養殖業,極大地豐富了飲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