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間文化的多維視域

飲食文化

字體:16+-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論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論首先應該指出的是,中國人對西餐有些誤解。譬如,大大小小經營牛排為主的西餐廳遍布京城,導致許多中國人談起西餐時,往往將其等價於不同種類的牛排。牛排固然可以澆上各式各樣的汁兒,做成三分熟或者八分熟,但吃起來終究是牛肉的味兒,因此在此基礎上認為西餐口味單調是可以理解的,就如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餐在發達國家都被等價於醬油炒飯。殊不知牛排在大多數西方人生活中出現得並不頻繁,即使是偏愛牛排的美國人,也多是過節時偶爾吃一次。比起牛排,西餐的大量日常飲食文化常常被忽略,而後者才是西餐調味的精華所在,也就是說調味不是隻有中餐廚師才會做的事,西餐廚師做菜時和中餐師傅一樣靠“感覺”,而不是量杯和天平。同樣一道匈牙利牛肉湯,不同的廚師做出來也會有不一樣的味道。法國美食是西餐的代表之一,豐富的食材、嚴格的烹飪要求、曆代廚師對味覺的不斷拓展,奠定了法國美食在世界的地位。例如,法國被稱為“奶酪之鄉”,法文有句自豪的話這麽說道“la France aux 1000 fromages”,意即法國有一千種奶酪。不同品種的奶酪在氣味、口感等方麵差異明顯,這點和牛肉不同。如此豐富的食材品種,加上廚師的精心烹調,法國菜的味覺豐富程度可見一斑,也足見國人對西餐口味的誤解。

盡管如此,相對於飲食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飲食文化在西方的確不夠發達,不能典型地反映其文化的特點。但這種不發達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發展的結果,所以對中西飲食文化的具體比較仍有意義。

一、兩種不同的飲食觀念

誰也不會否認,西方的飲食觀念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甚至比起中國的美味佳肴來,簡直單調得如同嚼蠟,但理智告訴他: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說得不好聽,就像給機器加油一樣。西方人對飲食的判斷往往借助於實驗和理性分析,側重於“理”,認為飲食就是滿足人體的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