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極少主義藝術的特點
極少主義被稱做初級結構、最低限藝術或ABC藝術,出現並流行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盛行於六七十年代,極少藝術(Minimal Art)開始於繪畫,後來主要在雕塑方麵形成自己的全部特征。五六十年代主要表現在繪畫領域,主張把繪畫語言削減至僅僅是色與形的關係,主張用極少的色彩和極少的形象去簡化畫麵,摒棄一切幹擾主體的不必要的東西。繪畫包括造型畫布,以數學體係作為其組合基礎,和色場繪畫的某些方麵有聯係。六七十年代,極少主義突出地表現在雕塑領域,雕塑家通常設計製造簡單明了的幾何化造型金屬結構,展出時往往占據了整個展廳空間。極少主義雕塑的關鍵在於有意識地消除藝術家的個性存在,連作品的製作也是如此,通常以工業方式來製造,從藝術家所製訂的計劃那裏得出一種工業化的非人格的東西。不管是極少主義的繪畫還是雕塑,它們的共同特征在於摒棄作品中豐富多彩的具體內容,而偏向極端純淨和幾何抽象性。作品通常具有很強烈的幾何學基礎,無節製地運用強烈的工業色彩以及基本要素的形狀,創作手段極為簡約,取消了藝術家個性的表達姿態,無內容、無主題、客觀化,表現的僅僅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純粹物。
二、極少藝術的開端
“低限主義”一詞,20世紀60年代,最早由美國藝術評論家芭芭拉·羅斯提出。這種新的藝術形式與抽象表現主義有著密切的聯係,極少藝術也是對抽象表現主義的一種反抗,極少主義藝術家反感抽象表現主義的情感性的個性敘述,拒絕觸覺的、即時的、印象的、非結構的、個人的等特性,而這些特性更明顯地體現在以波洛克為代表的“行動繪畫”(或稱為“畫筆畫家”)的作品中。極少主義主要源於抽象表現主義中以大片的色場或者抽象的形象來進行創作的畫家,這些畫家被稱為色場畫家,他們講究運用大片的、統一的色形或色塊來表達一種抽象的符號或者形象。極少主義藝術家主要受到巴尼特·紐曼、阿德·萊因哈特、弗蘭克·斯特拉等色場畫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