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何種媒介體製下,就媒介生產過程而言,媒介生產都是一個複雜的信息選擇、加工、製作和呈現的過程。就大眾傳播媒介所呈現的新聞事件來看,世界上每時每刻發生著海量事件,幾乎每個人每一時刻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是真正進入大眾傳播媒介視野的僅僅是一小部分事件。同樣,對於影視作品、音樂、書籍等,人們的選擇過程也都起源於人們大腦中的某個觀點,然後對其進行選擇、編輯、加工,經過許多轉化,直到最後媒介產品的生成。那麽,究竟是什麽因素決定了有些事件會成為媒介事件或成為影視作品等的內容,而有些事件並不被媒介或影視所關注呢?這成為媒介批評試圖解釋的問題。那麽,媒介生產過程中對事件或觀點的選擇就成為該研究關注的焦點。從媒介批評的視角來分析,在媒介生產過程中,都是什麽人、什麽組織在決定媒介事件或觀點的選擇,他們在選擇時依據什麽樣的標準等成為媒介批評探究媒介生產的重要變量。在以往的關於此類研究中,“把關人”理論和“製造新聞”對媒介生產過程性研究的觀點,得到了傳播學研究者普遍的關注。
一、“把關人”與媒介內容的選擇
“把關人”理論已被廣泛應用於描述媒介生產中的內容選擇過程,特別是指某種特定的信息通過大眾傳播媒介而成為有影響的媒介事件。把關人理論認為,媒介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有重大的過濾作用。就新聞而言,通訊社決定發布的新聞隻占已發生的新聞的一小部分;而讀者最後在報紙上讀到的新聞,又隻是通訊社發布的新聞的一小部分。所以,讓讀者(聽眾、觀眾等)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媒介其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事實上,在媒介信息內容生產過程中的“把關”活動卻包含著更加深廣的內涵。除了對信息的選擇之外,信息生產中的把關活動同時還包括媒介產品如何分配、如何流通等決策過程。進一步而言,如果將把關活動視為對媒介信息的保留或給予的權力,那麽,這種權力也就決定了受眾的信息接近權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在媒介生產中的把關活動與受眾的知情權之間便時刻存在著衝突。就受眾而言,需要全麵知情,而媒介生產的“把關人”則按自己的選擇標準提供信息。因此,信息內容生產的選擇應該以把關者還是以受眾的需求為選擇的標準,成為媒介生產批評需要討論的核心。從理論上看,把關人的任何不同的選擇結果,其實都是潛在的價值立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