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媒介批評:理論方法

第三節 媒介生產的政治經濟影響

字體:16+-

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重點從宏觀政治經濟的視野研究媒介生產的過程。傳播政治經濟學將傳播活動視為社會宏觀的政治經濟影響下的信息生產、分配、交換、流通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政治經濟因素始終參與其中,影響媒介活動的各個階段,其中媒介生產是首要的環節。對此,法蘭克福學派和傳播政治經濟學都做出了不同的闡釋。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媒介生產批判

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對媒介生產的政治經濟體製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從而認為媒介作為意識形態控製的工具,完全體現的是政治和經濟利益集團的思想,從而通過媒介生產對大眾實施控製。具體而言,法蘭克福學派的媒介生產控製的思想,重點在對“媒介的被控製”,即“誰控製著媒介”、“為何控製”以及“媒介控製什麽”、“媒介如何控製”、“控製的後果”等問題的考察上。這些問題的核心都涉及媒介內容的生產體製。

法蘭克福社會批判理論認為,在現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中,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國家權力對媒介生產的控製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在不斷加強。大眾媒介完全受國家或利益集團的權力控製,它的功能即是在國家控製下發揮的功能,它的力量就是國家的力量。因此,媒介是國家加以利用的維護意識形態、傳遞統治階級意誌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識形態,直接履行著意識形態的社會控製職能,維護著國家統治的合法性。

這樣,社會批判理論從媒介控製看到了媒介生產的實質,這就是意識形態的生產。由此,法蘭克福學派主要更多地將其理論聚焦於媒介對社會的意識形態的生產和控製。如前所述,社會批判理論的意識形態控製包含兩種意義:一是作為意識形態工具,用來維護意識形態;二是作為意識形態本身,用來維護國家權力統治。在此過程中,媒介被工具化,媒介成為維持政治統治合法性的工具,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促進和維護社會思想的同一性上。大眾傳播媒介成為社會控製的工具,其內容的生產當然也就是按照權力階級的意誌展開的。無論是媒介的生產體製,還是生產體製中的各類不同的把關人,都會按照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來實施媒介內容的生產。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認為,通過獲得文化領導權,借助於大眾傳播媒介的內容生產活動,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則成為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