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劉師培與中西學術

第三節 以西釋中:劉師培之“新學”

字體:16+-

一、闡釋中學:交融中西的起點與終點

作為經學世家的傳人,劉師培的學術根基在於中國古典學術,他之交融中西,其出發點亦由此。故而他的所謂“新學”(與其古典學術研究相對之稱)雖時以中學比附西學,但最終目的仍在闡釋中學,西學不過是手段而已,就像《國粹學報》發刊辭所表明的,重要的是“借西學證明中學”。[1]這方麵例子頗多,如前已言及《論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是用社會學“考中國造字之原”;《讀左劄記》曾說過“《左氏傳》所載粹言亦多合民權之說”,從而對《左傳》多一新解。另外,在《國學發微》裏,他又指出:

中國人民每以聖人為天授,不可躋攀。自良知之說一昌,以為人人良知既同,則人之得於天者亦同。人之得於天者既同,所謂堯舜與人同耳,與西儒盧梭天賦人權之說相符。[2]

這段話雖借助了盧梭學說,但其目的在於說明王陽明的良知之說。在《倫理教科書》中,他先把西方倫理學觀念分為五種,即對於己身、家族、社會、國家、萬有之倫理,然後便指出,這些“與中國《大學》所言相合,《大學》言正心、誠意、修身即對於己身之倫理也,《大學》言齊家即對於家族之倫理也,《大學》言治國、平天下即對於社會、國家、萬有之倫理也”[3]。這段話意在說明倫理學觀念中國古已有之。類似例子,不勝枚舉,限於篇幅,不再贅引。誠然,劉師培在對中西學術進行比附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樣的,有學者將其析為平行類比與同構類比,平行類比即將中外相近的史實平行羅列,同構類比是以思想史為主要內容的類比,即從中西思想觀念出發進行類比,以顯現思想觀念的共同性與普遍性。[4]但不管類比形式如何,出發點或中或西,其根本目的仍在於以西證中。多了西學這一新手段,對中學的理解與闡釋便可較前人更加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