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培接觸西學雖較早,但接納西學並以之與中學相交融當從其1903年在上海發表有關著述算起,此前在揚州的讀西書隻是打下了基礎而已。直到1908年,六年間他發表了一係列具有中西交融色彩的論著,當然最後兩年(1907、1908)以宣揚無政府主義思想為主。從1909年起,他的思想“趨於循舊”(錢玄同語),故基本無交融中西的論著。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所謂西學,也包括當時日本學者的某些譯著,因通過日本引進西學是主要途徑之一,而且日本的學問形態此時已西化,廣義上可視為西學之組成部分。當然,從日本引進西學,還有一個轉手譯介之西學知識是否準確的問題,因當時之中國人渴求新知識新文化,非常熱衷於讀譯書,故出現這樣的景象:
日本每一新書出,譯者動數家。新思想之輸入,如火如荼矣。然皆所謂“梁啟超式”的輸入,無組織,無選擇,本末不具,派別不明,唯以多為貴,而社會亦歡迎之。[1]
實則直接從西文所譯之書也存在同樣問題,嚴複那樣的翻譯大師畢竟寥寥無幾。這是劉師培那一代人汲取西學時所共同麵臨的問題。此處談劉師培閱讀西書便是在這一前提下展開。
還需說明的是,這裏對劉師培閱讀西書情形所做的考索以內證為主,即通過審讀其文本內容取證,並結合當時西書翻譯出版狀況確定其所用之版本,版本狀況不詳者予以標明。
一、前《國粹學報》時期對西學的吸納
從現有資料看,劉師培第一篇涉及西學的文章應為《小學發微》。1903年4、5月間,劉師培會試失利後從開封回揚州途中滯留上海,得晤章太炎,兩人惺惺相惜,極為投契,引為知己。6月底,章太炎因“蘇報案”被捕入獄,在獄中兩次致書劉師培,其第二封信即談到《小學發微》。這封信是對劉氏來書的答複,因寫信前一天收到劉氏手劄及所撰《駁太誓答問》、《小學發微》,信中對《小學發微》給以很高評價,說其“以文字之繁簡,見進化之第次,可謂妙達神指,研精覃思之作矣”[2]。《小學發微》疑已佚。錢玄同認為《小學發微》與劉師培的《論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一文(刊於《警鍾日報》1904年11月21日至12月3日)為異題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