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奧地利作曲家,其作品有歌劇、彌撒曲、康塔塔、清唱劇、交響曲、弦樂四重奏、奏鳴曲,數量之多幾乎難以勝數,僅交響曲就有104部之多,奧地利國歌《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即是海頓所作。
1805年1月的一個清晨,心情愉快的海頓正在享用早餐,這時他的目光突然落在餐桌旁一份報紙的大字標題上:約瑟夫·海頓逝世。
他捏了捏自己的胳膊,確認他自己不是在做夢。但報紙上白紙黑字,清清楚楚:“我們極為悲哀地獲悉,著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大師昨日溘然長逝,享年七十三歲。”
海頓有如遭受當頭痛擊。“該死的!”他在想。“我倒是沒有想到,會突然間溘然長逝—現在還不到時候!”他迅速跑到朋友那裏,之後與朋友一道去《維也納日報》編輯部。那位好心的編輯驚愕於看到海頓,他不斷地請求原諒。他說,他昨天夜裏才得了海頓前不久重病的消息,還有說他僅活了七十三歲—長話短說,這完全是一個無法理解的錯誤,將在第二天的報紙立即加以更正。
但這則消息卻不脛而走,很快傳播開來。吊唁信、鮮花和花圈不斷送來,憑吊人紛至遝來,一些人來到後聽說這是一次虛假的噩耗,既感到高興也感到有些失望。
倫敦、巴黎和彼得堡得到這個消息都極為震驚,小提琴家羅道夫·克洛采為紀念海頓譜寫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凱魯比尼寫了一首康塔塔:為約瑟夫·海頓之死而作,《辯論報》向他的讀者宣布,將舉行一次隆重的追悼會,屆時演出莫紮特的《安魂曲》。
“噢耶,噢耶!這些好人!”海頓在讀到這些消息時歎了一口氣。“若是他們事先通知我就好了,那我就會親自前往,也要親自指揮《安魂曲》!”
* * *
1794年1月19日,海頓第二次踏上英國的土地;這次他攜帶了他的忠仆、著名舞蹈演員芳尼·埃斯勒的父親一道前行。到達邊境城市舍爾丁時,海關人員詢問這位旅遊者的職業。海頓笑著回答:“您就填上Tonkünstler[1]吧!”“Tonkünstler?”一個海關人員問另一個人。這個人回答說:“別犯傻—就是陶土工。”“完全正確!”海頓笑了,同時指了指埃斯勒,“他是我的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