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與憂鬱,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如果說不是完全相反,至少也是不太搭界的,但用它們來描述我對彭斯繪畫的印象,卻是再恰當不過了。
彭斯喜歡畫男人肖像,僅就題材而言,這在青年畫家中就與眾不同。彭斯的男性肖像,不是突出外在的、身體上的強悍,而是揭示內在的、精神性的憂鬱,這在整個中國油畫界都十分少見。憂鬱在人的精神品質中屬於陰柔一類,而中國油畫是在中國擺脫內憂外患爭取民族強盛的曆史中成長起來的,這種曆史背景使得中國畫家自然而然地去突出男人的陽剛和強悍,因此我們在中國油畫史上很少看見表現憂鬱氣質的男性形象,彭斯的男性肖像畫彌補了這方麵的缺陷。
男人是否隻能強悍而不能憂鬱?或者說藝術是否隻應該表現男性的陽剛而不應該表現男人的陰柔?如果從歐洲藝術史上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文藝複興晚期的丟勒和拉斐爾就是表現男性憂鬱的大師。丟勒在銅版畫《憂鬱I》(1514)中塑造了一位憂鬱男人的典型,他左手托麵,右手拿著雙腳規,陷入沉思之中。在拉斐爾的名作《雅典學派》(1509)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憂鬱男人形象,即前景中那位坐在台階上,斜倚著石幾,左手托麵,右手執筆寫作的人,據說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這兩個人物形象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托腮沉思,都處於知識的海洋之中。這是文藝複興時期憂鬱的典型形象。在歐洲,文藝複興擺脫了中世紀神學的禁錮,恢複了古希臘羅馬對宇宙和人生奧秘的自由探索,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和拓展,因此文藝複興大師筆下的人物形象都體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堅強。但是,隨著探索的深入,知識的增長,文藝複興的英雄們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樂觀結局,反而陷入了深刻的沉思之中,因為他們艱苦探索得到的真相告訴他們,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人也不是萬物的主宰。對知識的追求讓人們陷入一個無法自拔的矛盾之中:知道得越多就發現自己越無知,而且知道真相之後才明白也許真相大白還不如蒙昧無知。這種矛盾讓人陷入一種左右為難的困境:是繼續前進追問真相,走向無底的深淵,還是回歸有限的家園,承認自己無知?處於這種困境中的人的典型症狀,就是憂鬱。這就是文藝複興式的憂鬱,知識帶來的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