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說“文如其人”,西方說“風格即人”,兩種說法字麵上所有不同,但意思基本一致,那就是藝術一定得跟藝術家本人密切相關,藝術作品的風格就是藝術家的風格,因此杜夫海納(Mikel Dufrenne)說,我們既可以說貝多芬的音樂“雄強”,也可以說貝多芬“雄強”,既可以說莫紮特的音樂“歡快”,也可以說莫紮特“歡快”,這裏不存在詞語搭配不當的問題,用一句比較學究的話來說,不存在本體論的錯位問題。
但是,並不是所有藝術家都能夠做到“風格即人”。有些藝術家一輩子都在尋找自己的風格,都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這種藝術家的作品如同他們本人一樣,很快就會被曆史所遺忘。沒有形成自己風格的藝術,如同沒有活出自己麵貌的人生一樣,從美學上來講是失敗的。每個人獲得美學上成功的途徑也不一樣,有些順利,有些曲折。
任哲非常順利地找到了自己的風格。這也許有偶然的原因,也許是必然的結果。從學校畢業不久,任哲就潛心於以古代武士為題材的雕塑創作,對於任哲作品的風格,我想借用《二十四詩品》中“雄渾”和“勁健”來形容。由雄渾與勁健所造成的古代英雄主義,讓任哲的作品在當代藝術界中獨樹一幟。這正是任哲能夠很快在當代藝術界中嶄露頭角的原因。
從西方藝術界來看,自從20世紀中期抽象表現主義由波普藝術取代之後,英雄主義就已經是日薄西山。從中國當代藝術來看,英雄主義也是批判、解構和調侃的對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當代藝術就是起源於對虛假的英雄主義的反叛。反叛虛假的英雄主義的最好方式,就是展示真實的犬儒主義。中國當代藝術中盛行一時的潑皮、豔俗等,都是因為解構虛假英雄主義有功而備受推崇。然而,當虛假的英雄主義成為曆史之後,犬儒主義就會因為缺乏靶子而失去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由於簡單的樣式模仿和重複,犬儒主義本身變得虛假起來,具有犬儒主義色彩的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必將為新的藝術風格和樣式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