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有兩本畫冊:一本是《馬路2006》,是馬路先生寄來的,準備用於他即將於新北京畫廊開幕的展覽。另一本是《重回天堂:德國表現主義》(Paradise Regained-German Expressionism),是一位丹麥朋友帶來的,用於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艾爾肯現代藝術博物館(Arken Museum of Modern Art)的展覽。是什麽因素導致我翻閱這兩本異時異地的畫冊呢?熟悉馬路的人一定會說,是德國表現主義。因為馬路有德國留學的背景,而且似乎與新表現主義有關。而對像我這樣不太熟悉馬路背景的人來說,這種關係差不多就像他畫裏的蚊子和飛機一樣,除了會飛,別無瓜葛。
我將馬路的繪畫與近百年前的德國表現主義繪畫進行比較,並不是因為它們之間真的有什麽因果關係,而是因為我力圖在它們之間建立起一種解釋上的關係,目的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對比,更好地理解馬路,也更好地理解麵前這本來自遙遠的哥本哈根的畫冊。
讓我從丹麥的那本畫冊的標題開始。“重回天堂”,說的是一百年前的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對人與自然原初關係的表現,這種關係被描繪得那麽親近、那麽和諧,其目的不言而喻,是反對現代工業文明造成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疏遠和對立。之所以是“重回”,因為人與自然原本如此,畫家所做的工作,隻不過是在畫麵上(當然也在部分畫家的生活中)重新展現人與自然那種純真的原初關係。如果說這就是德國表現主義的主題的話,那麽在今天看來,盡管它具有更切實際的意義,但由於盡人皆知,似乎是一種陳詞濫調了。
馬路的繪畫首先不是重回。在馬路將蚊子與飛機畫在一起之前,人類並沒有如此這般的經驗。在那些畫細胞的作品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的確,我們都是從細胞而來,但是人類很長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從細胞而來,人類很長時間對細胞沒有任何經驗。馬路的繪畫不是將我們帶入遙遠的過去,而是引向不久的將來。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這是馬路區別於德國表現主義的關鍵所在,也是馬路的繪畫最具有當代性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