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海納曾經強調,繪畫不是在畫家的眼前,而是在他的手裏。
畫家本來就是手藝人,但隨著藝術家由工匠變為天才,他們便逐漸開始離開本職工作,以至於進入純粹的概念領域,玩著腦筋急轉彎式的把戲。概念藝術,與其說是藝術,還不如說是政治事件或哲學話題。藝術,尤其是繪畫,當務之急是要回歸手藝。
為什麽讓繪畫回歸手藝?因為隻有回到手上,回到畫家的身體姿勢上,繪畫才能實現它的目的。今天似乎沒有人再相信繪畫是對現實的模仿或情感的表達,於是繪畫似乎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繪畫消亡、藝術終結之類的話題一時盛行起來,美術學院的學生也開始真的不再熱衷於繪畫,他們擔心自己成為匠人,擔心沉重的匠氣或肉身有礙自己精神的飛躍,有礙自己成為藝術大師。但是,繪畫既沒有消亡,藝術也不會終結。除了模仿和表現之外,繪畫還可以寫意。在經過新的闡釋之後,寫意既能夠滿足藝術家的精神超拔的衝動,又不至於完全脫離沉重的肉身而進入純粹的概念遊戲的領域;寫意還能夠讓藝術家既執著地工作,又不至於產生影響的焦慮。
那麽,究竟什麽是寫意呢?它的答案似乎應該在模仿和表現之間或之外去尋找。在這裏,意既是人的情意,也是物的生意,那麽它就有可能既是我們表現的對象又是模仿的對象,或者說既不是表現的對象又不是模仿的對象,因此它的表現需要一種特定的行為方式,那就是寫。人的情意顯然不是物的生意,而且捕捉意的主要方式顯然也不是寫而是思,那麽人、物、寫這三種毫不相關的因素怎麽能夠統在一起而成為寫意呢?意既可以是物的生意,也可以是人的情意,從這個角度來說,意似乎成了截然二分的物與人之間的某種共同的東西。寫意就是要寫物與人之間的這種共同的意。但對於習慣於主客二分思維的人來說,這種共同的意是不存在的。物是物,人是人,它們之間隻有作用與被作用,反映與被反映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