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哲是一位少有的喜歡思考和不懈探索的女藝術家。在中國當代藝術界中,胡明哲曾經以工筆人物贏得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在她的工筆人物收獲成功的時候,她卻轉向了一個新領域的探索。這就是她自己命名的岩彩畫。盡管這次轉向看似偶然,即與她留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經曆有關,但是今天看來胡明哲藝術的轉向是必然的,即是她不斷探索、不斷開拓的藝術本性的體現。胡明哲現在創作的岩彩畫,與東京藝大那些大師們心目中的日本畫,已經完全不同。今天的胡明哲,既告別了工筆畫,又告別了日本畫,進入了一個屬於她自己的嶄新的領域,一個在總體上可以歸入當代藝術或者實驗藝術的領域。
首先抓住我的,是胡明哲深邃而清晰的哲學思考。這種思考主要可以區分為兩個方麵。為了突破再現或者具象藝術的局限,胡明哲開始思考什麽是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這種思考,類似於20世紀上半期歐洲現象學家對“事物本身”的追問。在現象學家看來,我們信以為真的這個世界,其實並不夠真實,因為它經過了我們的習慣和偏見的中介,受到了各種功利、概念、目的的汙染。真正的真實世界,是在我們信以為真的這個世界之下或者之前。因此,一些現象學家稱之為“前真實”(pre-real)。所謂“前真實”世界,就是那個尚未被我們的意識對象化的、與我們的肉身交織在一起的世界。在現象學家看來,“回到事物本身”是哲學的目的,但哲學的方法注定讓它無法達到它自己設立的目標,因為哲學是反思性的,反思的對象永遠是再造的,而“前真實”世界需要我們在其中直接出場,“前真實”世界必須是呈現性的。哲學反思從兩個方麵歪曲了“前真實”世界。首先是回憶,其次是借助概念的表達。回憶中出現的事物,與我們直接遭遇的事物完全不同。在回憶中出現的事物,是馴化了的事物,已經失去了事物本身的野性,處在等待我們用概念來再現的狀態之中。其次是概念再現。因為任何概念都是普遍的,而事物總是個別的,當我們用概念來描述事物時,自然就會犧牲事物的個別性和豐富性,尤其是犧牲了個別事物所具有的時間性,因而是犧牲了個別事物的生命。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現象學家求助於藝術來實現“回到事物本身”的目標。當然,藝術也會再現世界。但是,偉大藝術的最大魅力,在於它在再現世界的同時,還能讓某種東西進入存在,將某種東西拽出來,帶出場,讓藝術成為一種有時間性的事件,成為獨一無二的生命。我想,這就是人類如此珍愛藝術的原因。今天,當再現任務由各種機械複製技術取代之後,藝術製造有時間性事件的特征就變得尤其明顯。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胡明哲告別了她以前熟悉的工筆人物畫。她希望自己的藝術能夠突顯再現之外的功能,希望自己的藝術能夠觸及事物本身,能夠成為事件並擁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