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跨界交響:美學在藝術中曆險

繪畫的誕生——論王克舉的油畫藝術

字體:16+-

王克舉是一個勇於探索的藝術家,他對藝術史的發展脈絡有詳細的了解,對藝術的當代處境有清晰的定位,對他自己的藝術選擇有清醒的認識。王克舉是一位勇敢的踐行者,他的力量不僅來自他的熱情和意誌,而且來自他的學識和思索。

王克舉這一代油畫家都是在崇尚寫實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本人曾以鄉土寫實在中國油畫界嶄露頭角。但是,王克舉很快就放棄了他熟諳的技法和鮮明的風格,轉向更加艱難的探索。在眾人眼裏,王克舉的這種自我否定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它卻是藝術精神的體現。如果沒有不斷的自我否定和探索,藝術就淪為尋常事物,就不值得我們去崇敬和珍愛。事實上,王克舉掌握的寫實繪畫,如同與他同時代的大多數畫家一樣,隻涉及繪畫的技術層麵,還沒有觸及繪畫的精神內涵。

誕生於歐洲的寫實油畫,除了我們容易看到的技術層麵之外,還有我們不易發現的精神維度。受古希臘宗教和哲學的影響,歐洲藝術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所謂形式,也叫理念或者理式,它不是指現實事物的形狀,而是指現實事物的原型或模具,具有超時空的永恒性。歐洲古典油畫追求的就是這種永恒的、理想的理式或原型,不隻是現實事物的摹寫。在中國文化中,我們沒有清晰的理念概念,沒有完全超越的彼岸或者天國,中國文化推崇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原型或者模具,而是生生不息、幻化生成的氣韻。因此,中國沒有發展出歐洲式的寫實油畫,除了技術上的原因之外,還有精神上的旨趣不同。如果隻是從技術上學習歐洲古典油畫,就還沒有觸及它作為藝術的靈魂。然而,隨著歐洲社會向現代化和世俗化方向發展,古典油畫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撐。印象派的革命,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重要的體現在對真實的理解上。真實的世界,不再是超時空的原型或者模具,而是在時空中的事物,它們存在於瞬息萬變、不斷遷流的視覺印象之中。當畢沙羅反複畫不同時間中的同一條蒙馬特大街的時候,他就在告訴人們:事實上沒有一條抽象的蒙馬特大街,隻有在不同時間中的蒙馬特大街。因此,我們不是隻有一條蒙馬特大街,而是有無數條蒙馬特大街。與古典油畫追求的永恒的真實世界相比,印象派所發現的瞬間的真實世界更接近中國人心目中的真實世界,因為它們都是我們現實地棲居的此岸世界,而不是幻想的彼岸世界。印象派在將歐洲繪畫由天堂帶回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果繪畫的目的就是描繪眼前的這個世界,我們為什麽還需要繪畫?我們不是可以直接目睹這個世界嗎?繪畫能夠提供什麽與我們直接觀看世界不同的東西嗎?在照相技術日益發達的時代,繪畫還有什麽不能由照相所取代的東西?印象派畫家提出了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是後印象派大師。塞尚力圖畫出事物的結構,梵高力圖畫出自己的感受,高更力圖畫出繪畫的風格,繪畫在無限接近外部世界之後又轉向了畫家的內心世界,轉向了畫家的理解、感受和語言。經過後印象派的發展,西方現代繪畫與中國傳統繪畫更加接近了。但是,由於各方麵的原因,東西方繪畫最終失之交臂。西方繪畫走向了抽象、波普、觀念,走進了繪畫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