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的目的究竟是什麽?這是自從攝影技術發明以後,每個畫家都必須麵臨的問題。一些美學家認為,繪畫已經被攝影所取代,攝影又被數碼合成藝術所取代,繪畫的使命早已終結。另一些美學家則力圖為繪畫的存在找到新的理由。有代表性的理由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麵。首先,繪畫是一種藝術語言,它與攝影和數碼合成藝術使用的語言不同。就像有了汽車之後,人類仍然會跑步一樣;有了攝影之後,人類也仍然會畫畫。按照這種理論,繪畫的目的不是再現所畫的對象,而是通過繪畫語言展示風格和趣味。跟機械攝影和數碼合成圖片不同,具有個人風格和趣味的繪畫是一種高級文化行為。今天繪畫的目的,就是要顯示這種高級文化行為的成就。不是所有能夠製造相似效果的行為,都是像繪畫和雕塑一樣的高級文化行為。比如,我的鏡像跟我一模一樣,但我的鏡像並不是我的肖像;用克隆技術培育起來的一隻羊跟另一隻羊一模一樣,但克隆羊並不是被克隆羊的雕塑。因為它們都不是通過藝術語言達到製造相似對象的目的,它們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有風格和趣味的文化行為。其次,繪畫這種文化行為,可以實現其他文化行為無法實現的目的。一些美學家發現,繪畫與攝影之間的區別,並不在於前者不如後者那麽逼真,而在於二者的目的不同。對於攝影來說,最重要的關係是與對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對於繪畫來說,最重要的是與畫家之間的因果關係。一幅逼真的繪畫不能在法庭上做證據,一幅模糊的照片卻可以。這裏的關鍵不在於它們的逼真度,而在於它們是兩類完全不同性質的東西。無論多麽逼真的繪畫,表達的都是畫家的觀察、感受和理解,進一步表達的都是畫家的情感、趣味和人格。在一些美學家看來,繪畫能夠表達畫家與對象遭遇時的原初感受,在這種感受裏麵,畫家與對象都是以本真的樣態存在。繪畫乃至所有的藝術,都能夠為我們揭示一個比現實還要真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