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石煜有好些時間了。曾經在央美油畫係特勞蒂班上看過石煜畫寫生,模特就是意大利著名油畫家特勞蒂。隻見石煜揮舞他的大刷子,橫豎幾筆塗抹就勾勒出大致輪廓。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繼續看下去,也不知道那幅畫最終是一個怎樣的結局。但是,石煜給我留下了畫畫特快的印象,可以說是逸筆草草,不拘形似。後來在好幾次展覽上看到石煜的作品,鞏固了我對他的這個印象。
然而,我的這個印象卻是錯的。去年冬天去他工作室看畫,在集中看完多幅作品後,感覺到他的許多作品並不是一氣嗬成,而是反複修改的結果。我從他的畫中看到的更多的是糾結,而不是灑脫。通過談話知道他始終受到兩種力量的牽引,這兩種力量沒有讓他左右逢源,而是有些左右為難。一種力量是石煜父親和無名畫會的影響;另一種力量是中央美院所代表的學院派的影響。
石煜父親是無名畫會的成員。無名畫會的成員對繪畫有一種近乎宗教的情懷,他們堅信繪畫表達的是畫家對自然的真實感受,這種藝術主張與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美學一脈相承。傳統文人畫推崇寫意,這裏的“意”一方麵指畫家內心的意趣;另一方麵指大自然向人呈現出來的意味、意象和意境,因此寫意畫一方麵接近表現主義,另一方麵接近印象主義。在中國傳統美學中,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從來就沒有被截然分開,藝術家在進行自然表現的同時也是對大自然的意味的揭示。但是,“意”還有另一個方麵的含義,或許可以稱之為意誌,即卓然獨立的藝術精神,這種精神讓無名畫會的成員對繪畫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崇敬,這種崇敬讓無名畫會的成員尤其推崇繪畫的格調。石煜從小生活在無名畫會的氛圍之中,對父輩的藝術主張耳濡目染,借用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的術語來說,形成了他自己根深蒂固的對藝術的“前理解”(prior understanding)或“偏見”(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