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權喜歡畫中國近代史上某些重要的場景。經過他的畫筆的詮釋,那些曆史場景連同發生在那裏的曆史事件,給人以如夢如煙的感覺。
盡管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張新權,對於那些曆史事件沒有親身經曆,但是他所接受的教育,足可以還原曆史的細節。用敘事構造起來的曆史,有可能比曆史的原貌還逼真。張新權就生活在逼真地構造的曆史之中。不過,張新權並沒有像寫實畫家那樣,再現曆史細節;而是像詩人一樣,抒發他對曆史的喟歎。在張新權眼裏,不僅曆史事實如過眼雲煙,那些構造曆史的敘事也將煙消雲散。但是,這並不等於曆史和有關曆史的敘事被徹底遺忘。它們會以痕跡的形式,積澱在人們心裏,形成類似於榮格式的集體無意識。
張新權的繪畫,觸及中國人有關近代史的集體無意識。也許沒有哪個國家的近代化進程比中國更曲折,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對於現代性的態度更複雜,原因在於中國有自己強大而獨立的文化傳統。中國性與現代性之間的衝突與和解,構成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雙重變奏。
張新權的繪畫,不僅讓人懷舊;更重要的是,它們揭示了中國文化的強大包容力。曾經被視為具有外來文化典型症狀的十裏洋場,現在回過頭來看,卻具有十足的中國味。真不知道是中國文化同化了外來文化,還是外來文化改造了中國文化。張新權的繪畫,在讓人們沉湎於往日時光的同時,開始反思全球化時代普遍存在的文化身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