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術史家蘇利文(Michael Sullivan)在談到中國、印度和西方藝術的區別時指出,“西方藝術專注於形式和智力上的考慮,這通常讓它很難為亞洲人所接受”,“印度藝術要求我們跨越物質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鴻溝,這在通常情況下幾乎是不可以跨越的”。按照蘇利文的說法,我們要欣賞西方藝術,必須要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我們要欣賞印度藝術,必須要有特殊的宗教經驗。這兩種藝術對欣賞者都提出了額外的要求。但是,“中國藝術不做過多的要求”,無論是智力上的要求,還是宗教上的要求。由於對欣賞者沒有太多的額外要求,因此即使是對中國文化不太了解的西方人,在無須特別訓練的情況下,也能夠欣賞中國藝術,“可以感受到中國藝術的節奏,就像我們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環繞我們周圍的節奏一樣,我們可以對這種節奏做出本能的反應。這種節奏,這種用線條表現出來的內在生命,從一開始就存在於中國藝術之中”。“這就是為什麽西方人通常對中國文明的其他方麵沒什麽興趣,卻狂熱地收藏和珍愛中國藝術的原因。”[1]
中國藝術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強調自然的生命節奏,這些對於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人們都容易理解。但是,西方藝術則不同,它們喜歡做科學探索,喜歡給欣賞者設置智力上的障礙。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就公然宣稱,繪畫比詩歌高明,因為繪畫接近數學。[2]19世紀英國著名風景畫家康斯特布爾(John Constable)直接將繪畫與科學等同起來,主張應該像從事科學實驗那樣來從事繪畫研究。他反問道:“為什麽我們不可以將風景繪畫當作自然哲學的一個分支而在其中進行圖像實驗呢?”他還坦率地承認:“我必須說在同類藝術中很少有在我頭腦中留下來的……而科學,特別是地質學研究比任何其他的東西都似乎更令我的心靈感到滿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