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鄧新黎的繪畫,就為它們所體現的美、幽默、技巧、想象力、文化含量所吸引。它們那明顯的超現實特征和波普語言,很容易被歸入超現實波普之中。然而,在眾多的超現實波普繪畫中,鄧新黎的作品又別具一格。由於它們也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因此也可以歸結到新寫實的範疇。鄧新黎的作品介於新波普和新寫實之間,它們在挑戰藝術批評的分類。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鄧新黎作品與中國文化和中國美學的關聯。它們以輕盈的想象,很好地闡釋了中國傳統美學中的空靈、縹緲和舒卷等審美理想。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鄧新黎的繪畫,典型地體現了新世紀的中國性。
鄧新黎的繪畫是屬於新世紀的。他有一幅作品的標題就是“新世紀的奇觀”。這表明他很自覺地將自己的藝術與20世紀流行的當代藝術拉開距離。所謂20世紀流行的當代藝術,借用庫斯比(Donald Kuspit)的術語來說,就是新大師(New Master)的藝術。這種藝術強調觀念性、批判性和新異性,從而將藝術推到了非藝術和反藝術的境地。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邊界被徹底抹去,藝術失去了自己的規定性而觸及它的終結。然而,藝術史並沒有按照理論家預想的那樣發展。21世紀的藝術,不僅沒有終結,而且呈現出一係列的回歸趨勢。比如,希基(Dave Hickey)就發現,當代藝術出現了美的回歸現象。相應地,技巧的回歸,人文精神的回歸,也變得越來越明顯。藝術在行將越出它的邊界的時候,又退回到邊界之內;在行將終結的時候,又獲得了新生。21世紀藝術體現的一係列回歸現象,讓人想起19世紀及其以前的藝術。庫斯比稱之為老大師(Old Master)藝術。與新大師藝術針鋒相對,老大師藝術突出審美性、技巧性和人文性。當然,正如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即使有人想要重複曆史,也不可能真的做到。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庫斯比認為,21世紀的藝術既不是老大師藝術,也不是新大師藝術,而是新老大師(New Old Master)藝術。所謂新老大師藝術,顧名思義,就是二者的結合,或者借用黑格爾(G.W.F.Hegel)的術語來說,就是二者的“揚棄”(sublation)。為此,庫斯比號召今天的藝術家從街頭回到工作室,去研究和錘煉自己的藝術語言,找回那些被他們拋棄的屬於藝術範圍之內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