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節到三亞,參加在那裏舉辦的首屆三亞藝術季開幕式和研討會。三亞之行,除了收獲33℃的溫暖氣候之外,還發現海南也有當代藝術。在與六桂地藝術小組和海南當代藝術研究會的成員聊天中,發現他們對當代藝術的理解一點也不亞於在北京和上海見麵的藝術家。他們的集體研究和團隊合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群體的核心成員,就是身兼藝術家和政府官員的王小飛。
多年前,我在北京一家偏僻的工作室裏偶然看見過王小飛的一幅作品,給我的印象是幹淨完整,能夠從雜亂的視覺經驗中脫穎而出,當時心中閃過一個念頭:海南也有這麽當代的藝術家?!在首屆三亞藝術季展覽中再次看到王小飛的兩幅作品,這次是以六桂地藝術小組的名義展出,經過組織者介紹才知道這個小組由王小飛領銜。坦誠地說,六桂地藝術小組的這兩幅作品,是首屆三亞藝術季給我印象最深的繪畫作品。
隨後見到王小飛和他的團隊,我才將人與作品聯係起來。閑談中得知王小飛長期在海南規劃部門工作,對海南的土地和風俗了如指掌,被朋友們稱為出色的導遊。王小飛透露,正因為工作的原因,整天跟蓋樓和拆遷打交道,他才找到了漂移的城市這個題材。表麵上看起來,藝術家選擇題材是偶然的,但是獨特的作品多半與藝術家獨特的生活經驗有關。盡管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叢林之中,但是我們對城市叢林的興起與消失的感受,一定不如長期在規劃部門工作的官員那麽具體和深刻。當代藝術的介入性,不是表現為高高在上的藝術家下鄉收集素材,而是表現為藝術家的身陷其中和身體力行,藝術家必須是生活事件的參與者或者當事人,而不是旁觀者或者評論員。王小飛的身份讓他不可逃脫地陷入日常事務之中,與從北京蜂擁至三亞過冬的藝術家不同,他不是那片土地的旅遊者或者外來戶,而是內在者或者原住民。今天的藝術理論強調藝術介入社會的時候,並不是簡單地強調藝術對社會的批判,而是強調藝術表達的是內在者的經驗而不是外來戶的議論。王小飛在作品中表達的感受,正是他長期作為規劃局官員的內在感受。他的作品之所以與眾不同,源於他與眾不同的內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