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跨界交響:美學在藝術中曆險

又見奇譎——讀陳流的新作

字體:16+-

在當代藝術界,陳流以獨特語言、奇幻想象、黑色幽默、怪異造型而引人矚目。有批評家曾經將陳流歸入前些年盛極一時的卡通一代。從表麵的風格上來看,這種歸類不無道理。但是,如今卡通熱潮已黯然消退,陳流卻仍然昂然卓立,這個事實證明二者在根本上所有不同。除了陳流有別具一格的語言和獨步天下的技法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繪畫在表麵的光鮮亮麗背後,隱藏著豐厚的文化礦藏。

看陳流的繪畫,總會讓人想起中國曆史上的一些奇書,比如《莊子》《山海經》《西遊記》《聊齋誌異》,以及眾多的誌怪小說。在這些奇書中,有不少奇譎人物卻具有至高的德行,成為審美欣賞的對象。莊子有一種說法,“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從道的角度來看,美醜之間沒有差別。醜的審美價值,在中國文化中很早就得到重視。不僅如此,醜的審美價值甚至比美還要高。莊子有一種概括性的說法:德有所長,形有所忘。這裏的德指的是精神修養,形指的是外表修飾。正因為如此,外表的美在中國傳統繪畫中長期不受重視。繪畫如此,書法、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莫不如此。對於這種審美對象,曆史上有人稱之為醜,有人稱之為怪。鑒於在現代漢語中,醜怪一詞承載了太多的負麵價值,我姑且用奇譎一詞來稱呼它。奇譎在這裏指一種具有正麵價值的風格。中國傳統文學藝術中,充滿了奇譎形象。除了各種誌怪小說之外,繪畫和雕塑中不乏經典的奇譎造型,尤其是佛教傳入後出現的各種羅漢形象,將奇譎造型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奇譎形象,在哲學上意味著高超的境界,在美學上意味著老辣的趣味,在宗教上意味著深厚的修為,在民俗中還能起辟邪祈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