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像製作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為什麽還需要畫家煞費苦心來畫畫?各種藝術終結的怪論,最終都可以歸結為繪畫的使命已經結束。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藝術終結論並沒有終結人們對繪畫的熱情,繪畫並沒有被圖片所取代。事實上,在我看來,隻有圖像製作技術發展起來之後,繪畫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郭曉光先生用他的實踐告訴我們,繪畫不僅將繼續存在,而且更能夠呈現它的獨特魅力。
圖像製作技術發展起來之後,繪畫的確需要進行自我調整。在圖像製作技術發展起來之前,保持對外在事物的形象的記憶,是繪畫的重要目的。但是,有了發達的圖像製作技術之後,這種目的就可以由圖像製作來實現。在圖像製作技術率先發展起來的歐洲,繪畫開始走向抽象,走向超現實,走向無意識。的確,這些新的領域是圖像製作技術難以進入的。但是,隨著圖像製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局限將不再存在。更重要的是,向這些新的領域的拓展,有可能損害繪畫本身。其實,藝術根本沒有必要對技術的進逼產生恐慌。在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之前,人類用行走來克服距離。有了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之後,人類的行走並沒有終結。人類的行走不僅沒有被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取代,而且具有了更加豐富的意義。行走成了供人欣賞和自我體驗的體育,成了表演,成了藝術。
繪畫也是如此。有了圖像製作技術之後,繪畫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畫家對於繪畫本身的體驗變得更加重要,繪畫過程成為具有自足意義的事件和表演。郭曉光的寫生就具有這個方麵的特征。如果要將對象畫得像,參考圖片就能達到目的,甚至更加方便。外出寫生,關鍵不是為了將對象畫得更像,而是為了體驗人與對象的遭遇,體驗自然的魅力和限製,體驗繪畫過程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