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跨界交響:美學在藝術中曆險

刺痛與撫慰——譚平作品的哲學解讀

字體:16+-

在譚平的工作室,我看到一些完成的作品,一些未完成的作品。如果將它們混雜在一起,一般人是很難分揀開來的。在我看來一些算得上完成的作品,在譚平那裏卻仍處在未完成的階段。譚平通常會將一件作品畫上十幾遍,而且每一次都必須是完成的,因此下一次一定是對上一次的覆蓋。譚平為什麽要如此不斷地覆蓋?覆蓋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行為?是自我否定還是累積演進?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判斷作品的完成而終止覆蓋?是因為畫麵上出現了某種外在的形象(像寫實繪畫那樣)?是因為畫麵上出現了某種內在的心象(像寫意繪畫那樣)?是因為某種情緒得到了釋放(像表現主義那樣)?是因為藝術上該說的句子終於說圓了(像形式主義那樣)?還是因為別的什麽原因呢?譚平的繪畫給我造成一個巨大的疑惑,一個不僅有關藝術而且有關人生的疑惑。

在我的不斷追問下,譚平承認,也許有些作品的某個中間狀態已經很好了,完全可以作為一件作品獨立存在。但遺憾的是沒有保留下來,因而失去了證據。隻要被覆蓋,就再也回不去了。隻要被覆蓋,先前的那個狀態就隻是一個完成了的未完成階段,隻是一個被揚棄的環節,將畫麵引向一個新的未知領域。

由此可見,譚平的藝術不是那種“事先想好的”藝術。如果是“事先想好的”,就無需反複覆蓋,甚至推翻重來,就會非常堅定地奔向終點。譚平不是那個“最蹩腳的建築師”,“他在蜂箱裏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勞動的想象中已經觀念地存在著”。[1]如果譚平是那個“最蹩腳的建築師”,他就隻是在勞動,而不是在創作。在馬克思看來,蜜蜂在蜂箱裏建築蜂房之前,事先不能想好蜂房,因為蜜蜂沒有觀念,不能先在觀念世界中工作然後再在現實世界中工作,因此蜜蜂不能勞動,隻有人才能勞動。就蜜蜂的工作不是勞動、而藝術創作也與勞動有所不同來說,蜜蜂的工作可能更接近藝術創作。不過,盡管我對蜜蜂沒有太多的了解,但我相信,譚平也不是那隻“最靈巧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