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 周德美 彭忠德
高考製度恢複之初,各高校曆史專業所開課程與古籍相關的陸續有中國曆史文選、古代漢語、訓詁學、文獻學等。其課時充裕,將近400課時,因而教學效果良好。20世紀90年代,古代漢語、訓詁學大都被壓縮掉,中國曆史文選和文獻學的課時維持在200左右,教學效果受到較大影響。近年來,隨著高校課程結構改革,大部分學校中國曆史文選課程的課時又被進一步壓縮,大都降至100課時以下。所以教學時間高度緊張,教學效果已經很難保證了。為今之計,做好教材結構調準,做好課堂延伸工作,已經迫在眉睫。這當然要從多方麵努力,但筆者以為,培養學生閱讀利用舊注(即民國及其以前的注釋)的能力,可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在我們看來,舊注既是古籍閱讀利用的便捷工具,同時也是各類知識的淵藪,並且還是學術研究的嚆矢。它應該在曆史文選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