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進入到千家萬戶,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90後”已成為信息時代的最大受益者,網絡也成為當今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有的學生甚至對網絡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麵對這樣的教學對象,一味排斥網絡是不可取的,而且目前網絡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我在講授“中國曆史文選”的過程中,常常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例如講《詩經·豳風·七月》篇“七月流火”時,首先給同學介紹夏、商、周三代的曆法問題,說明周代的七月即夏曆的九月,夏曆九月已進入秋季,天氣自然逐漸轉涼。然後解釋“火”,利用百度搜索工具搜到電子雜誌《三思科學》2002年第8期上有一篇題為《七月流火》的科普文章,對“火”即天空的大火星(星宿二)有詳細的解釋並配有圖片。最後說明“七月流火”的正確含義。針對“七月流火”容易使人望文生義,常常誤用為形容天氣炎熱這個問題,我又鏈接網絡,利用2000年7月3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的《七月流火正解》一文來說明,然而時隔五年(2005年7月9日),同樣是《人民日報》海外版,卻又刊發了一組表現北京氣候炎熱的照片,配的標題是《北京七月流火遊客興致濃》。這樣的錯誤,令人啼笑皆非,而在報紙雜誌卻屢見不鮮。如此一來,學生基本上理解了“七月流火”的正確含義,以後也不會再輕易用錯。
又如在講到《史記·淮陰侯列傳》篇時,文中說到韓信逃跑,蕭何來不及報告劉邦就親自去追韓信,劉邦以為蕭何也跑了,“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見劉邦,“上且怒且喜,罵何曰:……”劉邦罵人在《史記》及《漢書》中記載較多,針對這個問題,我首先讓學生閱讀《史記》及《漢書》中的《高祖本紀》,搜集有關劉邦罵人的記載,然後自己進行總結,最後鏈接中國期刊網,檢索到《文史知識》2002年第8期上趙彩花的文章《劉邦好罵人》,結合此篇文章給學生講解如何搜集史料、運用史料,進而謀篇布局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