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六聲部卡農》的巴赫
1685年3月21日,巴赫誕生於圖林根地區的埃森納赫。對於路德派教徒來說,這裏是他們的聖地,在這個城市近郊有一座建於11世紀的著名城堡——瓦爾特堡,16世紀時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在這裏將《聖經》譯成德文,而閔采爾領導的農民起義也同樣發生在這個地區。作為路德新教的故鄉,當地人們對宗教的感情特別深厚,這似乎也可以作為巴赫終生信仰路德的精神、熱心遵從路德教派禮儀的緣由。
在圖林根地區,巴赫的家族就是音樂家的同義語。在過去的200年裏,他們一直在音樂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魏瑪、在埃森納赫、在埃爾弗特,許許多多的“巴赫”擔任著宮廷樂長、教堂樂長、管風琴師和樂師,一個“巴赫”死了,立刻會有另一個“巴赫”來接替他。巴赫自幼便跟父親學習小提琴,10歲時父親去世,又轉而向哥哥學管風琴和古鋼琴。在此期間,他在月光下偷著抄寫了大量的弗羅貝格爾、布克斯特胡德和帕赫貝爾的樂譜,以至於使視力受到損害。15歲的時候,巴赫加入了呂內堡教堂的唱詩班,這個唱詩班藏有極豐富的樂譜手稿和印刷品,包括175位作曲家的各類作品共1100首之多,其中甚至有巴赫家族的作品。在樂監的管理下,巴赫能夠盡量利用這些曲目,從而熟悉了16至17世紀的眾讚歌作品,這對他未來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唱詩班的活動因夏季來臨而有所減少時,他便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向一些大師學習。他先後向著名的管風琴師萊維和伯姆學習,後來又曾徒步一整天去離呂內堡30英裏的漢堡,聆聽另一位管風琴大師萊因肯的演奏。在一個假期,他又步行60英裏,到策勒去聽那裏的宮廷樂隊演奏法國風格的音樂,尤其是庫普蘭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