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交響樂欣賞十八講

三、最偉大的協奏曲

字體:16+-

貝多芬最早是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在維也納登台的,他也許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與莫紮特一樣,他的5首鋼琴協奏曲是為自己的音樂會演奏而寫的。前3首作於初到維也納的幾年,後2首趨於大型化,在1805至1811年間完成。它們都是按照“快-慢-快”三樂章的傳統形式寫作,第一樂章用雙呈示部。但比起莫紮特的協奏曲來,不僅結構擴大,內容也大大深化了。C大調第一和降B大調第二有較明顯的莫紮特的影子,但樂隊的織體更渾厚一些,顯得活力充沛,閃耀著青春的光輝;C小調第三已有很顯著的貝多芬的特征,旋律悲壯熱情,具有英雄的性格;G大調第四是貝多芬自己認為最好的一首,由他的筆記我們得知,開頭的安詳動機和第五交響曲開頭的激動人心的動機,是源於同一思想的。我們先是在鋼琴上聽它的輕聲輕語的陳述,樂隊在弦樂器上柔和地回答著,似乎是來自一個遙遠的調——這種浪漫時期的色彩效果聽起來仍然十分新鮮,就好像從來沒有人對它進行過模仿一樣。在第二樂章中,樂隊與鋼琴之間顯著而突出的對話被李斯特喻為奧菲歐馴服野獸。第三樂章是貝多芬所有協奏曲中最精彩的回旋曲。一個由弦樂輕鬆活潑奏出的主題打斷了第二樂章結尾時的傷感,鋼琴用優美的變奏回答了這個主題。這樣謹慎周密的開場之後,全樂隊突然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中重複了這個主題,從此,各種意想不到的效果連續出現了:一會兒妖冶迷人,一會兒呼號咆哮。在貝多芬特意寫的35小節華彩樂段和富有幽默感的思想餘波之後,它進入了一段得意洋洋的急板,此時,不斷出現的回旋曲疊句仍然統治著宏偉的歡快樂隊。

據說『皇帝協奏曲』也與拿破侖·波拿巴有關

當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完成的時候,貝多芬因耳聾已經無法繼續登台演奏,1812年2月12日在維也納的首演是由他的天才學生車爾尼擔任獨奏的。在那天的聽眾裏,有一位法國軍官,他聽了音樂深受感動,歡呼這部作品是“協奏曲中的皇帝”。對於維也納人來說,這個詞代表了高貴和偉大的全部特性,因此“皇帝協奏曲”的名稱很快就流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