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在波恩的出生故居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1770年12月15日生於德國萊茵河流域的波恩。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當地選帝侯的宮廷歌手。貝多芬4歲的時候,酗酒的父親開始教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也許受神童莫紮特成功的影響,老貝多芬也想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神童,所以他的教學粗魯而嚴厲,常常深更半夜把睡夢中的貝多芬叫起來練琴,嗬斥打罵更是常有的事。11歲時,貝多芬在宮廷教堂擔任助理管風琴手,並有機會向內弗先生學習。內弗很快就發現了他的學生潛在的天資和超人的音樂才智,便決心犧牲自己的一切,傾盡全部心血來培養他。他采用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作為教材,特別是選用巴赫的《鋼琴平均律》來指導貝多芬,使他能較好地掌握複調音樂的演奏技巧;同時又有選擇地讓他欣賞名作,幫助他了解什麽才是真正的優秀音樂。在這期間,貝多芬還練習寫變奏曲與賦格,後來又寫了奏鳴曲。17歲那年,他訪問了維也納,在那裏有機會為莫紮特演奏,他用莫紮特給的一個主題作了輝煌的即興演奏,使得莫紮特對朋友說:“請你們注意這個青年人,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談論他。”幾個月後,因母親病重,貝多芬不得不趕回波恩。母親去世以後,他負起了照顧兩個弟弟和酗酒父親的生活重擔,並在選帝侯的宮廷樂隊擔任中提琴手和管風琴師。
1791年12月,莫紮特的去世使貝多芬打算拜他為師的願望化作泡影。1792年7月,年邁的海頓從英國歸來路經波恩,貝多芬懷著景仰的心情將自己的作品拿給海頓看,後者非常讚賞這位年輕人的才華,提出讓他去維也納隨自己學習。11月,貝多芬獲準選帝侯的批準,動身離開了出生的城市,從此再也沒有回來。他的摯友瓦爾德斯坦伯爵在臨別紀念冊上寫道:“你現在要去維也納實現長久以來受阻的願望。莫紮特的靈魂仍在哀歎他的弟子的去世,他在勤奮的海頓身上找到避風港,卻不長久駐留;他希望通過海頓在此和某人結合。通過你不停息的努力,從海頓手中接過莫紮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