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紮特發出的音樂會門票
在近代音樂史上,莫紮特的器樂協奏曲創作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幾乎為所有獨奏樂器寫過協奏曲,並為這種體裁確立了固定的結構原則——管弦樂和獨奏樂器的雙呈示部,附有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以及3樂章的套曲結構等。在莫紮特作於18世紀80年代的協奏曲中,獨奏樂器和樂隊真正成為勢均力敵的兩個對手。在他的50餘首協奏曲中,鋼琴協奏曲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們大多是莫紮特為自己的演奏而寫。然而極其可貴的是,莫紮特並沒有把炫耀獨奏者的技巧當作音樂的主要目的,他的靈感顯然來自更高的理想。
一般以為,莫紮特的鋼琴協奏曲越往後水平越高,但唯獨降E大調第九首是個例外,這首莫紮特21歲時創作的協奏曲絕對可以入最偉大鋼琴協奏曲之列。1777年對莫紮特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因為從6歲到26歲這20年間,他大多數時間都在旅行,可以說他對薩爾茨堡的感情是非常矛盾的,他為什麽一次次遠遊?為什麽還要一次次回來?他總是抱著希望離去,帶著沮喪回來,而薩爾茨堡總是給他狹小、突起、落後甚至死氣沉沉的感覺,而新任的大主教更是狹隘而愚蠢,他根本就不把莫紮特的才華和聲名當一回事。但是在1777年的春天,一股和煦的清風吹開了莫紮特心頭的烏雲,法國鋼琴家朱娜奧姆訪問薩爾茨堡,她優雅而敏感的性格和技藝輝煌的演奏似乎喚起了莫紮特特殊的靈感。我們不清楚朱娜奧姆小姐具體首演這部協奏曲的時間,但是我們知道莫紮特一生都十分鍾愛這部作品,親自在音樂會上彈奏多次。這部協奏曲確實有很多神來之筆,比如第一樂章樂隊剛奏出前奏,鋼琴便以接續的方式插入進來,當樂隊再次開始全奏時,鋼琴又一次打斷它,如此“問答”兩次之後,鋼琴才服服帖帖地順從樂隊如幫腔似地歌唱起來。即使輪到鋼琴應該按傳統方式進入的時候,莫紮特仍然不安分地讓鋼琴在樂隊尚未奏完主題樂段時悄悄地以顫音潛入。再比如,通常的第一樂章有一對主副主題,而莫紮特卻安排了4個重要的對比主題和幾個次要的主題,這種複雜性似乎在有意考驗朱娜奧姆小姐的駕馭功力。還有就是臨近樂章結束處的華彩樂段,莫紮特給出兩個不同的華彩,顯得既俏皮又炫耀。對比性極強的第二樂章悲劇性很強,莫紮特第一次把小調運用到鋼琴協奏曲的樂章之中,同時讓小提琴在大部分時間裏都加弱音器,靜靜陪伴著鋼琴娓娓敘述著意大利歌劇一般絮絮叨叨的宣敘調。